关于梁端支座筋的水平段锚固长度
胆小怕
胆小怕 Lv.7
2015年05月14日 15:43:00
只看楼主

GB50010-2010第 9.3.4条条文说明:试验研究表明,当柱截面高度不足以容纳直线锚固段时,可采用带90°弯折段的锚固方式。这种锚固端的锚固力由水平段的粘结锚固和弯弧-垂直段的挤压锚固作用组成。规范强调此时梁筋应伸到柱对边再向下弯折。在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情况下,水平段的粘结能力起主导作用。当水平段投影长度不小于0.4lab,弯弧-垂直段投影长度为15d时,已能可靠保证梁筋的锚固强度和抗滑移刚度。

GB50010-2010 9.3.4条条文说明:
试验研究表明,当柱截面高度不足以容纳直线锚固段时,可采用带90°弯折段的锚固方式。这种锚固端的锚固力由水平段的粘结锚固和弯弧-垂直段的挤压锚固作用组成。规范强调此时梁筋应伸到柱对边再向下弯折。在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情况下,水平段的粘结能力起主导作用。当水平段投影长度不小于0.4lab,弯弧-垂直段投影长度为15d时,已能可靠保证梁筋的锚固强度和抗滑移刚度。
本条提供3个信息:1、水平钢筋优先采用直线锚固;2、弯折锚固时水平段锚固长度0.4 lab至关重要;3、满足水平段锚固长度条件下,弯锚长度15d已足够,没有加长的必要。
那么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无法满足水平段锚固长度的情况,如框架梁与墙体平面外连接;或框架柱截面偏小等情况。很多设计单位采用一些附加锚固措施:如弯折点内加横向短钢筋、采用短筋帮条焊、或加端板锚固等,就主观认为不一定要满足0.4 lab的要求,这是错误的,试验研究表明,上述附加锚固措施只有在主筋滑移较大时才有一定的锚固作用,但此时锚固长度内的混凝土粘结能力已大大削弱,附加锚固处局部应力应变均明显增大,起不到锚固的作用。
规范JGJ3-20107.1.6条提出了梁榫的锚固方案,如图一,可解决结构构造上的问题,但在建筑功能上有限制,若梁榫端正好是填充墙,则皆大欢喜,否则,建筑空间可不愿有构件突兀出来一个瑕疵。这就要求建筑、结构专业配合的天衣无缝,特别在住宅建筑中,如在墙端门窗洞边留出混凝土墙垛,满足水平锚固要求。如图二。当然,这种构造小墙垛对结构整体刚度影响甚小,可不参与结构计算,仅作构造处理措施罢了。但这仅能解决部分问题,若梁墙节点处不在门窗边,这种处理还是建筑所不能接受的,下面提出一些处理方案,供大家商酌。
55428b4dgb5c238b84eb8&690




墙顶加设暗梁(图三),梁宽大于墙宽并保证框架梁支座筋的水平锚固长度要求。或梁下加腋(图四)。
55428b4dgb5c23cf239c7&690



支座钢筋可直锚入邻跨板内,保证锚固长度lab。如图五。
钢筋伸至墙外侧纵筋内向下弯锚,如图六。锚固长度从弯折点下缘计不小于lab。注意,此方案并不是否认水平段锚固的重要性,恰是因为水平锚固长度不够,而干脆不考虑其锚固作用。

55428b4dgb5c24081d1e1&690




图五、图六尚缺乏工程试验验证依据。
对一些荷载不大,能按次梁设计的梁可以按铰接点考虑(关于铰接与刚接的运用在下篇中讨论),减小钢筋直径。

55428b4dgb5c238b84eb8&690


55428b4dgb5c23cf239c7&690


55428b4dgb5c24081d1e1&690

免费打赏
yueyue_niao
2015年09月25日 09:20:55
2楼
楼主虽然是二星工程师,却有皇冠工程师的水平。
讲的很好。
楼主请问,根据《11G101-1》P74页,连梁端部墙肢较短时,要不要满足0.4LaE要求啊?
回复
设计小兵
2015年09月25日 09:46:07
3楼
图5、图6一般不宜用,在水平锚固长度不足时过长的弯锚长度不起作用
回复
蔡昌辉
2015年09月25日 10:40:40
4楼
一般采用图4。
回复
s2975076
2015年09月30日 14:36:22
5楼
最好保证水平锚固长度0.4lab,弯锚受力不均匀
回复
mylond
2015年09月30日 16:37:33
6楼
1.尽量减小支座钢筋的直径
2.铰接考虑
回复
布丁鱼
2016年01月26日 17:47:59
7楼
图四乍看感觉很对,仔细一考虑感觉不对,首先要明白为什么是0.4LabE,而不是0.6倍 这是考虑了竖向压应力的有利作用,所以从概念上是不对的,板加腋可以解决下部钢筋锚固问题。
图六也是乍一看很对,其实也和规范初衷不一致,不考虑水平段锚固,会有可能在斜弯作用下导致梁端裂缝宽度很大,故也不是很合适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