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同仁,手上接手一个8度(0.2g)区的三层钢框架(无支撑,柱都采用箱型截面),三层有抽柱,屋面梁是指定的门式钢梁,一层层高7.5m,二层层高5m,三层层高4.5m。纵向长109m,横向长40m,在房屋中部底层处有15.3m过车通道。模型图如下:那么计算下来有两点不满足规范要求:一、第一层与第二层楼层抗剪承载力比:0.56,与《抗规》第3.4.4条第2款第3)项,“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层的65%”不符。
请教各位同仁,
手上接手一个8度(0.2g)区的三层钢框架(无支撑,柱都采用箱型截面),三层有抽柱,屋面梁是指定的门式钢梁,一层层高7.5m,二层层高5m,三层层高4.5m。纵向长109m,横向长40m,在房屋中部底层处有15.3m过车通道。模型图如下:
那么计算下来有两点不满足规范要求:
一、第一层与第二层楼层抗剪承载力比:0.56,与《抗规》第3.4.4条第2款第3)项,“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层的65%”不符。
二、第三层X向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下的层间位移比>1.5,比值基本上在1.84、1.88、1.65,与《抗规》第3.4.4条第1款第1)项,“扭转不规则是,应计入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梁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候,可适当放宽。”不符。
(1)针对第一个问题,目前甲方不允许总用钢量再大了,除了加大箱型柱壁厚外,还有其他什么办法能提高底层的抗剪承载力?另外,PKPM的抗剪承载力是怎么算来的?
(2)针对第二个问题,X方向是与房屋的纵向同向,结构布置上主要是抽柱了,体系也变了,采用门式刚架的形式,形成了不规则的体系,计算的位移比>1.5。对于这样的结构体系,卡这个位移比是有太大的意义?如若第三方审查照样提这个问题,以怎样的理由回复要合适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