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土流失对水利建设的不利影响 1.1 自然“呼吸”消化能力下降,雾霾气候泛滥经济的发展,让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急速增长,且各种人为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让自然环境的“呼吸”能力已经不足以消化掉这些有毒气体和颗粒对于空气环境的影响。致使雾疆灾害气候的影响逐年扩大。 1.2 增加了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的可能山区是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就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反而减少,洪水季节的水量反而越大,这样在发生暴雨时,地面没有植被阻挡,地面坡度又大这样对洪水的拦截能力就较差,就会使降雨的强度远远大于渗入土壤的速度,雨水不能及时渗入到土壤中,就会出现山洪暴发,凶猛的洪水在向下流的过程中还夹杂着泥沙,这样就会对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甚至会造成伤亡,后果将不堪设想。
1.1 自然“呼吸”消化能力下降,雾霾气候泛滥经济的发展,让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急速增长,且各种人为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让自然环境的“呼吸”能力已经不足以消化掉这些有毒气体和颗粒对于空气环境的影响。致使雾疆灾害气候的影响逐年扩大。
1.2 增加了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的可能山区是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就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反而减少,洪水季节的水量反而越大,这样在发生暴雨时,地面没有植被阻挡,地面坡度又大这样对洪水的拦截能力就较差,就会使降雨的强度远远大于渗入土壤的速度,雨水不能及时渗入到土壤中,就会出现山洪暴发,凶猛的洪水在向下流的过程中还夹杂着泥沙,这样就会对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甚至会造成伤亡,后果将不堪设想。
1.3 使枯水季节的水量减少,易发生涝灾
水土流失使土壤随水而去,就没有足够的贮水空间,而土壤中的空隙是涵养水源的关键,这样土壤的蓄水量就会减少,就会在洪水的季节有更多的水而水少的季节就会水量不足的现象。
1.4 河库淤积,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
由于地表缺乏植被的阻挡,大量泥沙在水力的侵蚀下就会流向河库,就会导致河库的淤积进而减少了河库的容积,也就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使水库的使用寿命也减少了,严重时还会造成漫坝等灾害,另一方面泥沙会造成江河的河床增高,就会影响河流的行洪能力,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效益。
1.5 滑坡、泥石流严重
植被的破坏、径流的改变会使土壤以及地质结构受到严重影响,一旦遇到暴雨就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会对房屋、道路等设施造成损害,严重的还会影响农田水库等水利设施的正常运作,致使河流断流。
1.6 影响水环境的质量
由于洪水的增大再加上发生次数的增加,表层土壤就会以泥沙的形式进入到水体中,就会使水变的浑浊,在流失的土壤中有很多是农田土壤,这些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农药化肥,就会加大对水体的污染。
2 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 ,占国土总面积的37%。
据我国水利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GDP总量的3.5%。
据统计2013年以来,受雾霾灾害影响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等面积占25%国土面积的地区,6亿以上人口受此影响。
水利建设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产业,必须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为人民和国家造福。但是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水资源少,这就导致人均占有量小,水资源的供给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我国还存在着相对严重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② 我国的自然灾害相对严重,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带来的损失可想而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如果不及时对这些情况加以处理,带来的损失将会更严重;③还有很多地区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根据当地的地理因素进行仔细的研究导致很多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些水利工程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使得水利工程和水资源使用率低,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3 实施可持续发展防治水土流失
3.1 积极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植被的缺失,根据国家水土保持的相关规定,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扩大植被种植面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争取实现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
3.2 修复生态环境
通过转变牧业生产等方式,减少人对大自然的过分索取,逐渐实现生态的自我恢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把水土流失的程度进一步减轻。
3.3 运用科技提高水土保持率
国家要加大在水土流失预防、水土保持规划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建立水土保持体系,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引进适合本地区水土保持的技术,在技术方面提高对水土保持的治理水平。
3.4 加大监管力度
水土流失不是一个静态过程,所以加强水土保持是一个长远的任务和目标,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对那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大对植被的保护,对当地居民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的行为加以制止,防止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再次破坏,对于那些水土流失还不严重的地区,要加大保护力度,建设检测预警体系,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检测及时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小水土流失的范围。
3.5 加大治理力度
通过加大植被覆盖率和建设水利工程的方式加大对西部地区以及风沙区的治理,坚持农田、森林、道路的统一开发规划,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三者的共赢。
3.6 加强预防监督
水土保持要以预防为先,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强化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土的行为,积极组织当地居民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加大植被覆盖率,禁止毁林开荒,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对水土流失治理有效的地区,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其不再发生二次水土流失现象。
4 水利可持续发展与水土保持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很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在我国被认为是首要的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策略是当前解决水土流失的唯一选择,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水土保持是提高生产力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水土保持对水利建设的作用主要有:①减少洪涝灾害。水土保持可以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使暴雨发生时不至于来不及下渗而发生洪灾,水库、梯田等水利工程也对水土保持有重要作用,可以拦蓄径流,在汛期可以减小洪峰,在枯水季节可以储存水,不至于经常发生洪涝灾害;②水土保持还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也减少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的损坏;③水土保持使农田的土壤不容易被水冲走,这样就减少了土壤中农药化肥渗入水土中,就会提高水体的质量。
5 结语
水利资源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正确的举措,水土保持是实施水利工程的重要部分,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减少水土流失,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能充分被利用,实现水力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