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路堤由于土石分界处存在大量溶槽、溶沟、溶洞,一般在地面5m范围内采用岩溶注浆方案。 1 工艺流程岩溶注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1-6。 2 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熟悉各岩溶注浆工点工程概况,提前作好施工方案、岩溶注浆孔位布置平面图、施工技术交底等技术工作;路堑段为设计路肩标高,路堤段为设计基底标高以上50cm;设置必要的排水坡和四周的排水沟,形成有组织排水,防止地表水下渗。测量放线。根据岩溶注浆孔位平面布置图,对各孔位进行放样,并测量、记录对应的孔口地面高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埋设好沉降观测桩,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接通施工用水、电,钻机试运行,确保设备能正常开钻;准备注浆用的水泥、砂、水玻璃、粉煤灰,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检测所有注浆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合理设置水泥棚和搅拌站及附属设施。
岩溶路堤由于土石分界处存在大量溶槽、溶沟、溶洞,一般在地面5m范围内采用岩溶注浆方案。
1 工艺流程岩溶注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1-6。
2 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熟悉各岩溶注浆工点工程概况,提前作好施工方案、岩溶注浆孔位布置平面图、施工技术交底等技术工作;路堑段为设计路肩标高,路堤段为设计基底标高以上50cm;设置必要的排水坡和四周的排水沟,形成有组织排水,防止地表水下渗。测量放线。根据岩溶注浆孔位平面布置图,对各孔位进行放样,并测量、记录对应的孔口地面高程。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埋设好沉降观测桩,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接通施工用水、电,钻机试运行,确保设备能正常开钻;准备注浆用的水泥、砂、水玻璃、粉煤灰,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检测所有注浆设备状态,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转,合理设置水泥棚和搅拌站及附属设施。
先导勘探孔钻进:根据探灌相结合的原则,钻孔分为先导勘探孔和一般注浆孔,首先施钻30%的先导勘探孔,待试验段先导勘探孔完成后,整理资料,上报设计单位和监理,确定相关注浆深度与范围。
钻进:土层和岩层部分均采用水钻进行成孔。
土层钻孔:采用φ108钻头钻进,每一回次钻完后,取出土芯,摆放整齐,并用标签记录不同土层的深度。全孔采用φ110套管,护壁套管露出地面0.2~0.5米。
岩层钻孔:基岩面以下采用φ91钻头,钻孔过程中均取出岩芯,摆放整齐,用小标签记录不同岩性和溶洞的深度。钻至设计深度后,用对钻孔进行清洗,清孔时间不少于20min。
注浆前注水试验:选取代表性孔进行注水试验,确定注浆前单位长度吸水量。
注浆:在套管上安置盘混合器(法兰盘),调试注浆机,对管路进行试压、检查管路、接头的连接、密封质量,接好压力表,作好注浆准备。
注水试验完成后,开始注浆。如遇岩溶通道、较大溶洞和裂隙处视情况充填中粗砂、水泥砂浆等。如有岩溶发育但吸浆量少或不进浆时,先采用高压清水洗孔或钻机清孔后疏通岩溶裂隙通道,再注浆。
对溶洞内有充填物的注浆孔或者对注浆质量怀疑的注浆孔在注浆完成1~2小时后采用钻机进行清孔再注浆,确保浆液已至溶洞下限或满足设计注浆量和注浆结束条件。
封孔:注浆结束后,经质检工程师检查,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终孔条件。卸下法兰盘、拔出套管,回填M7.5水泥砂浆封孔,捣鼓密实,并作好孔口标记。
一般注浆孔钻进与注浆:先导勘探孔施工完毕后,对一般注浆孔进行钻孔、注浆施工及封孔。
注浆效果检测:注浆后通过物探、钻芯、水压试验法检测处理效果。
注水试验:在注水试验前,量测孔内稳定水位后,进行孔内定量注水,观测单位长度吸水量变化幅度,注浆后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即可判定达到注浆效果。
钻孔检查,检查孔数为5%,根据取芯浆液充填情况直观判断注浆效果。
浆液配比:
纯水泥浆:水灰比W/C=0.8~1.0;
水泥砂浆:水:水泥:砂=0.8:1.0:0.5~1.0;
双液(水玻璃与水泥浆混合液):水玻璃:水泥浆(体积比)=8~20%。
浆液配合比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遵循先稀后浓的原则,依吸浆情况逐步加浓浆液;当连续注浆单孔超过15吨水泥不见升压或吸浆量下降时,采用提高浆液浓度或双液注浆措施。
3 施工注意事项
a、施工前应向有关部门收集和调查地下设施、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
当地质钻孔发现岩溶较大,相临两孔可能连通时,注浆孔应跳孔施钻,不应全部钻孔完后再注浆,以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孔工作量。溶洞较大且填充较少时,应先快速灌注中粗砂,再灌注水泥浆。
b、注浆钻孔孔位偏差不宜超过50cm,开钻前必须保证机身平稳。
c、采取措施确保注浆连续进行,不得中途中断。
d、注浆过程加强地面观测记录。在注浆区域埋设观测桩,在注浆前后观测其地表沉降。一般应在线路中心、路基两侧路堤或路堑坡脚、以及坡脚外(或堑顶外)10m各设一排观测桩,纵向间距一般不大于50m,过渡段范围及非均质地区应加密观测剖面。施工期间必须每天进行地表变形监测,实测地表变形量,测量精度不大于1mm,并做好详细记录,根据观测数据控制注浆压力,以免堑坡的稳定性或附近构筑物受影响,同时监测数据应提交相关部门,以备路基沉降分析用。
e、各孔注浆量根据具体地质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当连续注浆单孔超过15吨不见升压时,应考虑提高浆液浓度。必要时间歇注浆。注浆量过大时,应提请有关四方会勘,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
f、钻孔及注浆顺序
为防止临孔串浆,增加处理难度,本次钻孔及注浆顺序原则为:
先钻探灌结合孔,后钻一般注浆孔;
无论探灌结合孔还是一般注浆孔,全部采用跳孔钻进;
一般注浆孔采用路基两侧向路基中心进行边钻边灌;
注浆前做好注水试验并记录,根据钻孔的地质情况和注水试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注浆浆液和措施;
注浆过程中,做好记录,并专人巡视,避免注浆超出加固范围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4 岩溶路堑处理措施:
岩溶路堑一般会产生落实灾害,落石灾害作为一种特殊的动力地质灾害,其分布点多、面广并难以治理。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是SNS柔性防护技术。SNS(Safety Netting System)系统是利用柔性金属网作为主要构成部分来防治落石及其他坡面地质灾害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包括主动系统和被动系统2 大类型,前者通过锚杆和支撑绳固定方式将柔性网覆盖在有潜在落石灾害的坡面上,从而通过阻止崩塌落石发生或限制落石运动范围来实现防止落石危害的目的,见图7-6);
后者为一种能拦截和堆存落石、以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柔性的金属网为主体的柔性栅栏式被动拦石网。标准主动防护系统,常用于坡面危岩( 石)崩塌、风化剥落、浅层滑坡、溜坍或塌落类地质灾害的防护,通过固定在锚杆或支撑绳上并施以一定预张拉的钢丝绳网和/ 或普通钢丝格栅,对整个边坡形成连续支撑,其预张拉作业能使系统尽可能地紧贴坡面,并形成了阻止局部岩土体移动或在发生细小位移后将其裹缚于原位附近的预加固作用,从而实现其主动防护(加固)功能。该系统在作用原理上类似于喷锚支护和土钉墙等面层护坡体系,但因其柔性特征能使系统将局部集中荷载向四周均匀传递,以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防护能力,从而使系统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并相应地降低锚杆长度和数量要求。具有柔性和开放性特征的该系统,对坡面形态特征无特殊要求,不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其开放特征还允许地下水的自由排泄,避免了喷射混凝土或浆砌片石等封闭式传统防护体系因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压力升高而引起的边坡治理后失稳和护面结构的局部暴裂破坏,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配套实施坡面人工植被防护,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反过来又保护了地貌和坡面植物,实现最佳的边坡防护和环境保护目的。如图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