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时代生态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就要求要从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平衡等等出发,按照科学的原理做好生态园林设计。生态园林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尊重自然,从而提高环境的质量。作为一种有利于自然和社会的园林绿化方案,生态园林有着自身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他是对以往园林理念的升华,对实际社会需求的满足。 1生态园林概述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问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新时代生态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就要求要从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平衡等等出发,按照科学的原理做好生态园林设计。生态园林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尊重自然,从而提高环境的质量。作为一种有利于自然和社会的园林绿化方案,生态园林有着自身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他是对以往园林理念的升华,对实际社会需求的满足。
1生态园林概述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问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生态背景下园林设计原理
2.1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在输入和输出之间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能够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2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共存、相互依赖、双方获利。如地衣即藻与菌的结合体,兰科、豆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对一些植物和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醒的物质,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在胡桃树下的土表层中一般没有其他植物,在园林中配植植物时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群落的稳定。
2.3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一方面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同时也反映了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结构,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匮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3 生态背景下园林设计策略分析
建设生态园林,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和谐。下文主要从地形利用、树种配置、水景设计、生态驳岸对生态园林的设计策略进行论述。
3.1充分利用地形
园林是从大的自然环境中用艺术手法划分出来的,它只能依赖环境、借助环境,而不能人为地改变环境。因此,如何积极利用园林的固定特性,妥善处理好它同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美,是园林创作的关键。这里我们以杭州为例;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面对这样的地形概貌,我们在园林的设计中对地形的处理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方面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适应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气候、地下环境,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创造适生环境,提高绿地维持机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形借鉴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开发利用绿化空问资源,丰富林下植物,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以快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潜在植被性的绿地。如Minawaki 利用演替理论,快速恢复和重建当地的潜在植被,效果明显。
3.2 加强树种的配置
植物的配置是园林设计比较看重的问题,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也是如此,尊重植物本身的特性做到合理的配置十分重要。那么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是要做到符合物种的生态体征、科学的选用植物、避免物种之间不必要的生存竞争、各个功能齐全、整体的群落稳定健康的一种园林设计。只有这样的配置才能保证物种的相互协调,资源的利用更加的合理,也完成了美感景观的设置。任何地域生态设计都是要结合实际的地域环境的,做到遵循基本的环境的同时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园林设计才是重点。
3.3加强生态观念下的园林水景设计
水体在园林中是最为活跃的构景要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塑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反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满足功能需要,符合环境生态安全并且节约资源、经济适用的“作品”。
我们应该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在园林设计中建造符合生态美学、和谐、健康的水体景观。
(1)和谐
即人工与自然的和谐,人工与人的和谐。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互惠共生,各有所得,相互支持以造就人工水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之美。对于理水而言,和谐不仅是感官上的融洽,更应包含物尽其用、因地制宜与可持续发展。而以人的本为设计价值取 向的做法在当前显然是不合适的,这种衡量标尺未必是符合自然逻辑与生态需求的。
(2)健康
水景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因而使其具有生命力,使其与自然与人和谐也只是前提,最终目的是设计出使人身心健康,满足人类现在将来需要的健康生存空间。现代大多景观水体的治理采用传统物理过滤方法,不能保证水体有机物污染的降低,只能短时间内改善水质,难以彻底净化水质。为了节约水资源,解决景观环境水体采用中水等水资源作为补充水源而带来的水质富营养化、藻类繁殖、水体恶化等重大问题,以生物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景观生态水处理,通过强化水体环境的生态自净能力,辅以人工处理措施彻底改善水质。
3.4生态驳岸的应用
在园林水体和城区河湖的水湾内,由于水位落差少和流速缓慢,应采用自然岸线和生物有机材料生态驳岸为主;既有利降低工程造价,更能保持河岸的自然形态和有利于岸栖植物的生长。
生态驳岸,有许多形式,其共同的特征是模仿自然岸线具有的“可渗透性”特点,同时具有符合工程要求的稳定性和强度。例如草皮驳岸,生态驳岸可充分保持岸线两侧水路之间的水气交换和调节功能;更重要的是,生态驳岸的多孔性和丰富的形式,有利于淤泥附着的纹理,使岸栖生物具有了适宜的栖息条件,从而为人工营造岸边水体中的湿地水生植物群落,进而培养较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生态学原理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演变规律;要顺应自然,减少盲目的人工改造环境,减低园林景观的养护 管理 成本。要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营建园林景观类型,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彻底破坏;要尊重场地中的其他生物的需求;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等等。许多未知的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和实践。未来的园林空间应该是更生态、更健康,有利于全人类和各种生物、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