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长久以来都没有搞明白的问题:1. 根据《抗震》2010第6.4.5-3表,二级底部加强区,纵向钢筋(取较大值)0.010Ac, 6d16.请问:6d16到底应该如何理解?是构件中的直径不得小于d16?还是构件中有6d16即可,其它钢筋直径可小于d16?2. 例如:下图转角墙,0.010Ac=0.010*(200*900)=1800mm2, 1) 可采用图一做法:8d16+4d8=1810mm2>1800mm2, >6d16
1. 根据《抗震》2010第6.4.5-3表,二级底部加强区,纵向钢筋(取较大值)0.010Ac, 6d16.
请问:6d16到底应该如何理解?是构件中的直径不得小于d16?还是构件中有6d16即可,其它钢筋直径可小于d16?
2. 例如:下图转角墙,0.010Ac=0.010*(200*900)=1800mm2,
1) 可采用图一做法:8d16+4d8=1810mm2>1800mm2, >6d16
4d8 如果可以当做纵筋使用,可起到减少纵筋间距的作用(对防裂有利),又可增设拉筋。箍筋约需 d8@125mm。则体积配筋率约为2.05%
2) 可采用图二做法:10d16=2011mm2>1800mm2, >6d16
不布置任何直径小于d16的钢筋。箍筋约需 d8@115mm。 则体积配筋率约为2.18%。
结论:第2)条相对1)条,不但含钢量高,而且部分纵筋间距较大。
3)或者采用图一a中的 6d16+6d12,感觉比第1)、2)条的方法都更合适一些。对拉筋的固定作用,d12比d8也要强许多。
3.另对于三、四级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抗震》规定4d12即可。但是对于GAZ来说,最小尺寸都为400mm长,如果考虑无肢长度不得超过300mm,则必须布置6根钢筋。那么是否可布置4d12+2d8(图三),还是必须布置6d12(图四)?
换个角度继续讨论箍筋问题。 条件:二级底部加强区,纵向钢筋(取较大值)0.010Ac, 6d16, C35。
1.按图五配8d16即可满足。4d8只起加密纵筋的作用,当然也可不设(如果控制纵筋间距300mm)。箍筋 d8 @99
2图六:是在图五的基础上,4d8间布置拉筋,拉筋计入体积配箍率。箍筋 d8 @ 113.
请问:如果,边缘构件内的纵筋直径不得小于d16,那么d8间的拉筋是否可以计入体积配箍率?
3.写到这里,突然又想起一个问题。上边只所以写箍筋 d8@ 99。我是按图七计算的(画圈部位,箍筋保护层取0;其它边箍筋保护层取15mm)。
但是,习惯上设计人一般按图八画施工图。
1).《抗震》2010似乎(规范不在手边)是按图七画的边缘构件。现在,还有多少人按图七画图?不过,如果按图七画图的话,中间是必须按图五增加d8钢筋了,否则,纵筋间距>300mm.
2) . 《抗震》2010在计算体积配箍率时,删掉了不可重复计入重叠区域的话。删除是删除了,但并没有说该咋样计入。那么,有多少人已经开始计算重叠区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