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行在路上 于 2015-12-15 12:53 编辑 平断面布置图 1.常用标注命令: DLI, *DIMLINEAR(直线标注) DAL, *DIMALIGNED(对齐标注) DRA, *DIMRADIUS(半径标注) DDI, *DIMDIAMETER(直径标注) DAN, *DIMANGULAR(角度标注) DBA, *DIMBASELINE(基线标注) DCO, *DIMCONTINUE(连续标注) D, *DIMSTYLE(标注样式)
平断面布置图
1.常用标注命令:
DLI, *DIMLINEAR(直线标注) DAL, *DIMALIGNED(对齐标注) DRA, *DIMRADIUS(半径标注) DDI, *DIMDIAMETER(直径标注) DAN, *DIMANGULAR(角度标注) DBA, *DIMBASELINE(基线标注) DCO, *DIMCONTINUE(连续标注) D, *DIMSTYLE(标注样式)
2.高压配电室内各种通道最小宽度(mm);见表一
3.低压部分配电屏前、后通道最小宽度(mm);见表二
4.变压器尺寸(带外壳);见表三
5.敷设于电缆构筑物中规范(见《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5.1电缆构筑物的高、宽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工作井的净高,不宜小于1900mm;与其他沟道交叉的局部段净高,不得小于1400mm。
(2)电缆夹层的净高,不得小于2000mm,但不宜大于3000mm。
(1)隧道、工作井的净高,不宜小于1900mm;与其他沟道交叉的局部段净高,不得小于1400mm。
(2)电缆夹层的净高,不得小于2000mm,但不宜大于3000mm。
(3)电缆沟、隧道中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下表所列值。见表四
5.2电缆支架的层间垂直距离,应满足电缆能方便地敷设和固定,且在多根电缆同置于一层支架上时,有更换或增设任一电缆的可能。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宜符合
下表所列数值。见表五
5.3水平敷设情况下电缆支架的
最上层、最下层布置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上层支架距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净距允许最小值,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侧柜盘时的允许弯曲半径要求,且不宜小于按表表五所列数再加80~150mm的合值。200+150=350mm
(2)最上层支架距其他设备装置的净距,不得小于300mm;当无法满足时应设置防护板。
(3)最下层支架距地坪、沟道底部的净距,不宜小于下表所列值。见表六
(1)最上层支架距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净距允许最小值,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侧柜盘时的允许弯曲半径要求,且不宜小于按表表五所列数再加80~150mm的合值。200+150=350mm
(2)最上层支架距其他设备装置的净距,不得小于300mm;当无法满足时应设置防护板。
(3)最下层支架距地坪、沟道底部的净距,不宜小于下表所列值。见表六
6.10KV电缆近似外径附表;见表七
重点(个人理解的)
1.电缆沟尺寸的选择
例如:现有截面400mm2电缆4根,截面95mm2电缆4根,截面50mm2电缆10根(均为三芯电缆,10kV)
(1)查表七 10kV电缆近似外径附表,400mm2 D=87.5mm;95mm2 D=59.1mm ;50mm2 D=51.6mm
(2)明确一点:三芯电缆水平排列,单芯电缆品字排列。所以4×87.5=350mm,4×59.1=236.4,10×516=516mm
(3)电缆沟支架长度一般不宜超过350mm,所以得摆4层
(4)表五,看6~10kV交联聚乙烯 普通支架 支架层间最小值200mm;
(5)看5.3 (1)最上层支架距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净距允许最小值,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侧柜盘时的允许弯曲半径要求,且不宜小于按表表五所列数再加80~150mm的合值。可以得出最上层距顶板最小距离为200+150=350mm
(5)看5.3 (3)最下层支架距地坪、沟道底部的净距,不宜小于下表所列值。见表六,看表六可知电缆沟最下层支架距沟道低最小净距为50mm
(6)350+200+200+200+50=1000mm 因此电缆沟深为1000
(7)再看表四 深1000mm,单侧支架,支架长度按350mm计算,再加上通道净宽450mm,即电缆沟宽350+450=800mm
(8)选择电缆沟尺寸 宽*深:800*1000mm(疑问:电缆沟有哪些尺寸啊?有没有这种尺寸呢,没有得话就选1000*1000)
上面用的是单侧支架。好像是有什么规范说宽800mm及以下一般用单侧支架????(疑问,具体值不记得了)
2.电缆桥架的选择
例如上面的那些电缆,如何选择电缆桥架呢??(这个我不会,我每次都是按以前别人的图纸,大概估计一下。求指教,到底怎么选择,有详细过程最好了,谢谢啦)
上述纯属YY,望能答疑、纠错,补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