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angzhusky 于 2016-1-26 19:05 编辑 从两者的对比来看,弹性算法支座配筋普遍太大,而且底筋可能比考虑实际梁竖向变形后的底筋要小很多,这主要和梁的高度有关系,越是梁高小,这种差别就越大。 因此,采用有限元算法更符合实际受力状态。若对于大跨度板和梁高较小时,仍然采用弹性算法,应该有意识的去减少支座配筋,加大底筋!
本帖最后由 langzhusky 于 2016-1-26 19:05 编辑
从两者的对比来看,弹性算法支座配筋普遍太大,而且底筋可能比考虑实际梁竖向变形后的底筋要小很多,这主要和梁的高度有关系,越是梁高小,这种差别就越大。
因此,采用有限元算法更符合实际受力状态。若对于大跨度板和梁高较小时,仍然采用弹性算法,应该有意识的去减少支座配筋,加大底筋!
![01.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02.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03.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04.jpg](//g.co188.com/img/topics/new_topics/images/blank.gif)
2楼
沙发的感觉还是很舒服滴
回复
3楼
好家伙,有限元都上了,以前我都是按弹性算法,以后要注意了。
回复
4楼
如果板按照有限元计算了,但是梁计算呢?PKPM里面考虑共同作用么?
回复
5楼
学习了
,谢谢分享
回复
6楼
新手,请教您几个问题:1.您说弹性计算梁那里没有变形,这个截图是板计算里面的吧,是不是这个模块软件根本就不会显示梁的挠度?根据这个图判断是不是不太合适?2.您截图里那个有限元计算使用那个模块计算的?有限元计算的板配筋的截图又是怎么考虑到梁变形的?
回复
7楼
寻找不羁的心 发表于 2016-1-28 11:34 新手,请教您几个问题:1.您说弹性计算梁那里没有变形,这个截图是板计算里面的吧,是不是这个模块软件根本 …是软件根本没有考虑梁的线刚度大小问题,你把梁换成250x1000对于板的计算没有任何影响,很显然这是不对的,传统的静力手册就是不考虑梁的变形的。有限元计算时很容易考虑梁的变形的,你可以去试试。
回复
8楼
太牛了太吊了太给力了太牛了太吊了太给力了太牛了太吊了太给力了太牛了太吊了太给力了
回复
9楼
支持,我认为你太厉害了
回复
10楼
老师,我想请问一下关于板裂缝的问题,就是像地下车库顶板如果按照塑性计算,那还需要控制裂缝吗?另外如果塑性算法算需要控制裂缝,那么算裂缝时候的弯矩值是按弹性公式算出的还是按塑性公式算出的,谢谢老师
回复
11楼
好家伙,有限元都上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