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实例一:勘察资料作假,导致基础选型变动。
2013
年,我接手的一个工程,当时地勘报告中,有代表性的钻孔柱状图显示基底以下土层分布如下:
第1
层,杂填土,2~4m
;
第2
层,粉质粘土,2~3m
,fak=180kPa
;
第3
层,强风化炭质页岩,5~9m
,fak=350kPa
;
第4
层,中风化炭质页岩,未穿透,fa=1500kPa
;Qpa=2500kPa
;
上部建筑是28F
的框支剪力墙结构,单柱轴力最大为12000kN
;
最终确定的基础方案为人工挖孔桩,以中风化炭质页岩为持力层。
桩长约14m
左右。
现场挖桩后反映,第一批开挖的12
根桩,平均桩长目前已经到17m
(最长19m
,最短13m
),仍然未见到设计要求的中风化炭质页岩。要求设计方及勘察方去现场查看。
(人工挖孔桩一般是先挖到基岩,再做探溶。这与机械桩不一样。)
到现场后发现确实如此,挖出来的都是黑色的碎屑状炭质页岩,强风化,偶夹小块。
现场讨论后决定就按现状桩底标高开始进行施工勘察。
施工勘察结果显示,真正的持力层应为中风化砂岩,埋深约在28m
左右。
桩底以下依次为:
3~5m
的强风化炭质页岩,
3m
左右中风化炭质页岩,
3~4m
的页岩-
砂岩互层,
≥6m
且未穿透的中风化砂岩。
此次勘察的12
个孔中,有两个孔,中风化炭质页岩埋深在15m
左右,但只有不到3.0m
厚,又转变为强风化炭质页岩,然后就是页岩砂岩互层,最后为中风化砂岩。
甲方质问勘察方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勘察方给出的解释是: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如此如此云云。
甲方为初涉房地产行业不久,最终被成功勘察方忽悠。
对于此种情况,最终讨论的结果是:
将原设计人工挖孔桩改成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桩径600mm
,以中风化炭质页岩为桩端持力层,按摩擦端承桩设计。
事后我私下里问勘察方是不是作假了。
勘察方回答说:我们确实钻了,但是钻到见中风化岩就停钻了。
我问,那控制性钻孔呢?
勘察方不以为然地说,那帮人(实际现场记录人及操作人)哪分得清楚控制性钻孔与一般钻孔,都一样处理的。
我又问,你们不怕出事啊?你看现在不就出事了?
勘察方回道:地质么,很复杂的对吧?(给了我一个你懂的眼神)转而又补充道,不是还有施工勘察么?
我沉默无言。
末了,勘察方很是掏心掏肺地对我说,他们(指甲方)只给80
块一米的勘察费用,能指望我们做多少事?
我问,那单价低了你们可以不做啊?
勘察方说,你不懂行,所以说得轻松,我们不做有别人做。别人做也是这么个价这么做。这个市场已经烂了……
我再次沉默无言。
至此,该项目因为基础变更,耽误工期三个月,损失费用近百万。设计单位免费出了一次基础变更并送审。
据估计,勘察单位偷省下来的费用不到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