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时2年多、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上海中心大厦主楼玻璃幕墙已全部安装到位。今天,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征在参加“谈改革讲创新话党建——对话上海国企领导”全媒体大型访谈活动中,介绍了在“上海中心”建造中的“现代鲁班”。 据徐征介绍,在上海中心工程建设中,上海建工集团已将BIM技术、“机器人”技术、钢平台整体液压爬升体系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工程施工之中。上海中心工程己实现632米高度的封顶目标。作为一个“垂直城市”,“上海中心”工地上的工种之多,高峰时,整座大楼有3500多名工人同时施工。
据徐征介绍,在上海中心工程建设中,上海建工集团已将BIM技术、“机器人”技术、钢平台整体液压爬升体系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工程施工之中。上海中心工程己实现632米高度的封顶目标。作为一个“垂直城市”,“上海中心”工地上的工种之多,高峰时,整座大楼有3500多名工人同时施工。
“上海建工集团借助行业领先的BIM(建筑模型信息化)技术实施工程总承包,不仅能把所有工序理得清清楚楚,重要的环节还能先在电脑上预演,比如:上海中心外幕结构体系异常复杂,支撑体系从地面到顶部要旋转上升120度,共14万平方米、近2万块的幕墙玻璃,块块不同,按传统施工工艺,根本无法安装。而现在采用BIM技术,可事先可在电脑中精准计算、三维演示,加工每块构件,运到了现场按先后顺序一气呵成。”徐征说。
徐征进一步解释,10多年前建造当时“第一高度”的金茂大厦时,所有构件必须先在工厂内拼装完成,再拆卸运至现场拼装。当时,为了一张能够揭示各类管道走向与位置的三维图纸,集团的设计师要画上几十张施工图,才能模拟出实景。而如今掌握BIM、远程监控、虚拟施工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鲁班”,在工地现场的BIM工作室里,对涉及的所有专业分项设计图纸,都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录入电脑,合成在一起。哪里碰撞了,哪里衔接不到位了,一目了然,避免了“返工”。BIM技术带来的是整个设计与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传统的建筑施工作业方式正逐渐被一些高新技术所颠覆。
目前,上海建工在超高层建筑建造、地基处理和深基坑设计施工、大跨度钢结构安装、大型桥梁设计施工、隧道及地下非开挖技术、高性能混凝土研发与泵送(上海中心工程,超高强混凝土一次泵送到620米,创造了超高强混凝土泵送的世界纪录)、历史保护建筑改造与修缮、核电风电专项工程施工(三门核电、秦山核电、田湾核电取排水管道工程)、园林绿化设计施工、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尤其在超高层建造、地下空间开发、大型钢结构、大型桥梁等技术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谈改革讲创新话党建——对话上海国企领导”全媒体大型访谈活动由新华社上海分社、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共同主办,东方网、东广新闻台、第一财经、解放网、上海观察联合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