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ASLA 住宅设计类杰出奖: 重塑宜居景观 – DBX农庄设计
第四季无尾鱼
2016年12月14日 11:12:34
只看楼主

“整个设计低调而毫不张扬浮夸,而是从方方面面考虑到了使用者的尺度。建筑的形态本身便无可挑剔,而景观则与建筑相得益彰。手绘的表达也非常棒。” ——2016年评审委员会 项目陈述 PROJECT STATEMENT 不久前,这片占地3.5英亩的土地还是附近牧场的废料堆放地。废土掩埋着成堆的木头与残骸,形成了一片既不美观,又毫无生机的人工坡地。幸而,景观建筑师、建筑师以及室内设计师的携手合作为这片场地带来了新的转机,无人问津的场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了区域内田园生活的一个象征。

“整个设计低调而毫不张扬浮夸,而是从方方面面考虑到了使用者的尺度。建筑的形态本身便无可挑剔,而景观则与建筑相得益彰。手绘的表达也非常棒。”
——2016年评审委员会

项目陈述 PROJECT STATEMENT
不久前,这片占地3.5英亩的土地还是附近牧场的废料堆放地。废土掩埋着成堆的木头与残骸,形成了一片既不美观,又毫无生机的人工坡地。幸而,景观建筑师、建筑师以及室内设计师的携手合作为这片场地带来了新的转机,无人问津的场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了区域内田园生活的一个象征。
在本土植被群落的环绕中,层次丰富而又彼此紧密相连的室外活动空间串联起极具当地现代牧场风格的住宅建筑群。木、石材质的搭配让室内外空间无缝相连,简洁却又极富吸引力。设计中的环境敏感与可持续策略改善了水质、再造丛林,也创造了独特的视觉特征,重塑了这片荒地的生态完整性。

1.jpg
△ 多方面的合作为这片场地带来了新的转机,使场地变得宁静而生机勃勃。修复的植物群落,紧密相连的室外空间以及重塑的生态和历史完美结合,让室内外空间无缝相连。

项目说明 PROJECT NARRATIVE

历史与挑战
如今已成为住宅院落空间的这片场地自19世纪以来,一直是邻近牧场的废料堆放地。几十年来,干枯的植物、有机材料、卵石和垃圾层层叠叠,在干草草甸旁堆积出一个12英尺高的“丘陵”。而随着用地性质从牧场到居住的转变,垃圾填放区被彻底覆盖,陡峭坡地之上的空间被划分为两个相邻的建筑围护结构。于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施工,将垃圾倾倒场改造为居住场地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此外,垃圾场中未经改善的贫瘠土壤与有害植物更是暗中威胁着农场与其所有的灌溉系统的安全。

全新的愿景
一道40英尺宽的景观带将两座建筑围护结构划分开来。在最初的设计准则中,大量的植被与错落的地形将会把两侧的建筑划分成彼此独立的区域,从而赋予其各自不同的使用功能。然而业主却对建筑空间有着一个截然不同的愿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室内外无缝相连的家庭度假屋。设计团队受区域内农业建筑肌理的启发,通过扩大、连接独立的建筑结构,创造出一个现代风格的农庄空间。一座建筑中容纳着诸如起居空间、卧室和半独立车库等主要居住空间,而另一座建筑中则包括了客房、上下床房、娱乐室与小小的半独立谷仓。景观与建筑遥相呼应,利用虚实空间、对称的轴线连接与远方美丽的自然风景,以现代的手法重新演绎了西方庄园空间。

分析
身处于海拔7,800英尺之上的建筑眺望着东、南、西侧广阔的农田、裸露的小土丘、春季浅滩与远处13000英尺高的延绵山峰。而无论是高原上炙热的阳光、盛行风向、温度变化还是冬季的大雪都对室外生活方式、植被种类的选择以及景观元素的尺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建筑从东向西延伸,引导着人们看向南侧如画的风景。而次要空间则与主空间垂直相交,望向东西两侧。在这座低矮而简洁到极致的一层建筑之中,巨大的落地门窗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从视觉上与空间上皆让内外成为了一体。

入口
精心设计的到达空间序列让田园风光自然地延续到家庭院落之中。以回收沥青铺设而成的入口车道随着重塑的地形缓缓爬升,穿过点缀着美国黄松的修复草甸,来到以矮墙围合的院落之中。水、石、植被等景观元素的选择精致而又极富本土气息,演绎出传统农业建筑空间格局的新样貌,景观与建筑的无缝衔接让甫入庭院的人们便能感受到空间简洁却有极具活力的美。在建筑空间的视觉焦点处,两条相互垂直的小路向着中央手工雕刻的花岗岩方体延伸。一簇簇山杨在四周繁盛地生长着,让这个如雕塑般的小小景观元素成为了视觉的中心点。清澈的流水顺着石体光滑的表面流淌下落,淅沥的水声在略显封闭的空间中回响着。
中央庭院
设计团队将两座建筑间的空间设计为家庭主要的室外活动空间,以代替初始方案中密植的松柏树木与狭径。整体的设计连接着两侧空间,消除了暗藏其中的空间划分的痕迹。尽管其空间足以容纳多位友人和家庭成员共度时光,这个身处于开阔环境中的庭院仍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亲密感。而位于建筑的主轴之上,被山杨茂密林荫所覆盖的餐桌则当仁不让,成为了空间的主角。在北侧,常见于传统农庄建筑的干草堆不仅阻挡了冬日寒冷的西风,同时也成为了建筑主空间与停车场之间的一道绿色屏障。而在南侧,粗糙的石阶引导着人们下行,篝火在平整的草地上手工雕刻的花岗岩火坑中熊熊燃烧。前侧的无边浅池中倒映着广阔无边的群山与天空。而其前方精心设计的花岗岩石块形成了一个陡峭的“悬崖”,供人小坐眺望远方。

生活空间的外延
简单却不失精致,对室内外多样化生活体验的追求贯穿了设计的始终。或可移动、或通透的墙体连接起各个建筑体量,也实现了建筑与景观之间的无缝连接与过渡。在建筑的南侧,镶嵌在结构之中的巨大落地窗如画框般框出了远处的田园和山川。在外侧,低矮的石墙座椅围合出小小的室外露台,钢制的棚架在露台上投下阴影,让厨房、餐厅、起居等公共空间如同延伸的海角般深入草甸,真正地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设计团队对于地形的重塑减缓了其起伏的幅度,使得建筑与周围的草地成为了一个整体。
尽管处于逐渐的退化中,基地范围内的水资源仍可谓之十分丰富。一道灌溉水渠蜿蜒延伸,勾勒出牧场的边界。景观设计师利用其巧妙的将水资源转化为设计中一个集美学、生态效益与功能为一体的元素。跌落在屋顶与露台的雨水通过水渠被引向种植区域,实现了场地中雨水径流的零增长。植被群落的分区选择也参考了其灌溉所需的水量,而其中有不少植物更是几乎无需人工额外灌溉。
位于草甸与中央庭院间,占地7200平方英尺的池塘进一步加强了场地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池塘边植被繁茂的水岸栖息地吸引了众多候鸟与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同时也储存着场地所需75%的灌溉水源。挖掘池塘所清出的土方被用于重塑地形,缓和坡度。景观设计师巧妙地利用了起伏的地形,让无边浅水池与下方的池塘从视觉上连为了一体。

重塑生态
设计针对基地所在的高海拔环境,以环境敏感与可持续策略重塑本土植被群落,改善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包括重建的美国黄松林在内,超过67000平方英尺的荒地恢复了其天然草甸的形态。池塘岸边三三两两的点缀着云杉、小灌木、香蒲、莎草等水生植物群落。郁郁葱葱的植被形成阴影,投落在水面上,降低了部分水域的温度,形成了适宜鱼类生长的栖息地。此外,景观设计师还为打造了一个包括曝气、增添微生物与臭氧等程序的水处理系统,以提高池塘中溶解氧的比例,创造健康可持续的水生环境。

技术挑战
并不稳定的土壤结构使得景观设计师必须将高度技术性且复杂的地下结构系统融入设计之中。根据最初的地质技术报告,建筑将坐落于12英尺高的废料堆填区之上。景观设计师在场地内安装了微型结构桩网结构以稳定基础,为露台和景观墙体的建设提供支持,最终使得精心设计的建筑结构得以与水平延展的景观相互连接,融为一体。
2.jpg
△ 多方面的合作为这片场地带来了新的转机,使场地变得宁静而生机勃勃。修复的植物群落,紧密相连的室外空间以及重塑的生态和历史完美结合,让室内外空间无缝相连。

3.jpg
△ 如今已成为住宅院落的这片场地曾是临近牧场的废料堆放地。垃圾碎屑,贫瘠土壤和周围的建筑废料层层堆积成一个12英尺高的“丘陵”,严重破坏了场地的生态系统和视觉品质。
4.jpg
△ 场地被转变成一个新的宜居场所。设计中的环境敏感与可持续策略改善了水质、再造丛林,也创造了独特的视觉特征。场地吸引了许多迁徙鸟类和野生动物。新池塘提供了75%的灌溉水源,其沿岸也成为了生态栖息地。

5.jpg
△ 利用场地凸起的地形,庭院内的浅水池和花岗岩火坑越于原地形之上,形成了一个陡峭的“悬崖”。从上往下看的时候,浅水池和小池塘的水面紧密连接,从视觉上延长了水面空间。 6.jpg
△ 最初的设计准则建议设计师在建筑之间密植植被,但是这样会完全隔绝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联系。而在这个设计中,景观和建筑无缝衔接,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并形成一个富有凝聚力的空间。
7.jpg
△ 场地稀少的植被,猛烈的盛行西风和不断变化的温度对户外活动空间来说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环境。设计师通过太阳能分析,模型模拟和可视化表达得出了解决该问题的设计决策,成功创造了适用于户外活动的环境。
8.jpg
△ 位于白杨树列之下,与建筑主轴线对齐的庭院成为了室内空间的延伸。建筑主轴线径直通过了客房,在一个雕塑作品处结束。
9.jpg
△ 基于设计师对观景点和微气候的分析研究所设计的室外活动空间与室内的使用功能无缝连接。小路和路边矮墙的材料利用了场地原有的石材。小路蜿蜒曲折,引导着人们欣赏种植有草本植物,花卉或落叶灌木的花池。
10.jpg
△ 在建筑空间的视觉焦点处,两条相互垂直的小路向着中央手工雕刻的花岗岩方体延伸。清澈的流水顺着石体光滑的表面流淌下落,淅沥的水声在略显封闭的空间中回响着。
11.jpg
△ 庭院使用的本地石材,水景和单色系植物与场地周围的乡野环境遥相呼应。粗放管理的草地仅需要少量的灌溉和维护,替代了传统草坪使庭院真正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

12.jpg
△ 一条花岗岩小路从中央庭院延伸出来,通往建筑的温泉露台。小路旁青石矮墙中种植着本土植物岩栒子和白杨。白杨树为周围提供了阴凉,也吸引人们坐在矮墙之上。

13.jpg
△ 新庭院的用途与之前截然不同。设计师鼓励人们来到室外,观赏富有层次的山景,体会自然的美好。蜿蜒的草灌分界线巧妙的与周围的植被融为一体。

14.jpg
△ 花园多样的景观元素,包括种植,露台,园路,火坑和雕塑,将建筑和景观融为一体。设计师还根据不同季节的景致,不同的生态价值和视觉品质精挑细选了多种植物种植在室外环境之中。
.
15.jpg
△ 超过67000平方英尺的荒地恢复了其天然草甸的形态,在建设完成后无需任何后续的人工灌溉。所有的屋顶与露台雨水径流都被在地收集利用,实现了雨水径流的零增长。

16.jpg
△ 景观设计师受区域内的地质特征与清澈见底的高山湖泊启发,以手工雕刻的花岗岩石围合出一个无边浅水池,形成了陡峭的“悬崖”,供人小坐眺望远方。

资料分享:高清正版图集下载16G101-1~16G101-3全套图集1~3合并为一个PDF文件,有目录可以快速检索需要的内容,很方便)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免费打赏
阿拉梅
2016年12月15日 11:33:32
2楼
确实低调不张扬,但又看上去很舒服
回复
道客
2016年12月15日 11:36:43
3楼
天气好还差不多,其他的不咋滴
回复
qq_1481770889343
2016年12月15日 12:39:02
4楼
景观景色非常不错
回复
付付皮
2016年12月15日 13:13:31
5楼
很不错,很漂亮。
回复
红外传奇
2016年12月15日 13:28:41
6楼
我只看到天寒地冻俩SB坐在水池边的沙发上
回复
唐克
2016年12月15日 14:10:04
7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xitaihou
2016年12月15日 14:18:39
8楼
哈哈哈哈哈,内容比评论有意思
回复
xwxyyxf2000
2016年12月15日 14:21:43
9楼
这样的地方住着不觉得瘆人吗?
回复
小郑郑
2016年12月15日 14:35:14
10楼
欣赏下总可以风格很不错
回复
bingqingyujie000
2016年12月15日 14:40:24
11楼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