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设计微话题】第十五期 张家界又将推出一透明景观,是创新还是破坏?

【设计微话题】第十五期 张家界又将推出一透明景观,是创新还是破坏?

发布于:2016-12-21 13:57:21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微话题




















当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加上人工玻璃建筑一起出现时,从来不缺话题。这个项目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网友激烈的讨论,并且分成了支持建造这种刺激有趣的设施和反对过度建设破坏自然景观的两个派别。你对此有何看法,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项目。

































项目具体情况:












之前就有位于张家界市下面的永定区,天门山景区的

张家界玻璃栈道

;今年八月,在位于张家界市的慈利县三家寺乡的大峡谷景区,开放了

张家界玻璃桥






这座总长 430 米、宽 6 米,桥面距离谷底相对高度约 300 米的人行玻璃桥,由来自以色列的 Haim Dotan 建筑事务所操刀设计。它最初在今年的八月二十日开始投入试运营,每次上桥最大人数 600 人,每天最多 8000 人。后来在九月初又因为景区内部升级改造暂停开放了一阵子,直到 9 月 30 日,又重新开放大峡谷玻璃桥景区。







除了上述的玻璃栈道和玻璃桥,来自法国的建筑事务所 Martin Duplantier,也给张家界的武陵源区设计了一系列以镜面不锈钢为主角的景观。




Martin Duplantier 建筑事务所是由法国建筑师 Martin Duplantier 所创办,他们最近完工的一个项目是波尔多大学的佩萨克校区的建筑规划。




他们为张家界设计的这几处玻璃景观包括连桥和观景平台,它们的体积都不算大,分布在张家界景区的西侧。设计初衷并不是想让它们成为玻璃桥那样的独立景观,而是融入景区,为这片区域构建新的“旅途”。







区别于大峡谷景区的玻璃桥,这些的连桥的体积并不大,它们就像是散落在自然景观之间,小巧的亭台楼阁,设计看起来也很特别的。




设计师认为,“人们产生对镜面的幻觉,对几何体空洞的恐惧,就如同走入一个深渊”。为了制造这种幻觉,设计师大量采用了运用反光不锈钢材质,使得建筑本身可以反射周遭的自然景观,从而就像是“隐身”了一样,与自然融为了一体。




这个位于两座山峰之间的圆环形连桥,它就像是一个椭圆形的磁盘。在它的中心被挖空处将会设置一个悬空的网状结构,勇敢的游客,可以试一下躺在上面的感觉。








圆环状连桥





这座连桥的名字叫“水镜”,它分设了透明和不透明两个路线。不透明的那部分是用黑石打造的,它的上面还覆盖了一层大约两厘米的水。在设计师的构想中,每隔七分钟,这些水就会蒸发成云雾状,然后接着变成水蒸气,落在石块上形成液体。如此循环往复的一个状态,构建了一个宛若仙境的场景。











水镜





另外还有一座双层结构的连桥,它的上面一层用于流通,下面一层则为疲惫的步行者提供了一处可以休憩的场所。








双层结构连桥





除了这些连桥,这系列方案中还有一个三层的观景平台。这个平台同样是以镜面不锈钢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它的顶层是一处大型的观景平台,中间一层是咖啡厅,最下面一层则是有着绝佳视野的套房。








观景平台





Martin Duplantier 的团队组织很多元化,所承接的项目也不仅仅限于法国。此次为张家界武陵源景区所作的设计,是他们在去年的张家界的景区设计招标的中标方案,该方案计划斥资 500 万欧元。




只不过,据事务所在《好奇心日报》电话采访中的说法,该方案中的一系列景观,“目前还在等候审批,具体施工时间还是个未知数”。









?








讨论






















支持派:




☆不走寻常路,纯自然景观看腻了,创新也是好事。





☆好的景观设施可以使人景互动,使景更精彩地呈现,它也可以是环境友好型的,关键看设计师怎么去把握了。





☆经典的稍微超前的景观一开始都是被批判的 如埃菲尔铁塔 随着时代的更迭 这些都变成了标建。





反对派:






☆根本不跟自然和谐,鸟类看不见就撞上去了。





☆这个门票要收多少钱?本来是去看自然景观的,现在已经不知道是去干嘛的。





☆坚决不同意。破坏环境,浪费投资。这样的景区不缺游客,不缺景观。类似这样的景区应当做减法,不应做加法。管理者应当在增加内涵上下功夫。不要哗众取宠,不要标新立异。





☆这样的的风景区不应该完完整整的留给后人吗?





☆张家界的看点就在于自然赋予它的自然美,此乃景区的最大看点。刻意的人为的构筑物进去以后只是短时间造成的轰动和收益上的增长,不能作为持续的和永久的卖点。若干年以后构筑物和这些所谓的点落伍了过时了又该怎么办。反而大自然的奇秀和鬼斧神工永远都是最好的。细想这些是不是破坏了整体、破坏了环境、破坏了美好的遗产。





☆怎么看怎么不搭,中国的建筑应荣融于自然,这东西气场这么强,张力这么大,太不和谐





☆一个挺出彩的,多了就有点,不能总让风景名胜区称为设计师的试验场嘛。









说出你的观点:



有人支持建造这种刺激有趣的设施,也有人反对过度建设破坏自然景观,你觉得呢?欢迎在楼下回复。









































往期话题讨论:
























【设计微话题】第十四期 互联网思维下的明规则,还是强盗逻辑?


谈室内行业的免费设计





【设计微话题】第十三期 多层住宅建筑楼梯为什么每层台阶数大多为9?









【设计微话题】第十二期 谈谈为什么我离开了建筑设计行业……












【设计微话题】第十一期 大型建筑设置旋转门,这有何道理?





【设计微话题】第十期 为何多数楼梯不是直接到顶,而是中间设置小平台?




【设计微话题】第九期 当画家遇上建筑,是艺术还是闹剧?






【设计微话题】第八期 建筑人,为什么你还在坚持做设计?








【设计微话题】第七期 商业综合体为何电影院在顶层,超市在负一层?








全部回复(4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麦香01
    麦香01 沙发

    希望少点破坏,多点保护!多留些原生态的东西给后人!
    2017-11-30 10:34: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六六儿妈
    六六儿妈 板凳
    很有创意 但是用在城市中会更和谐
    2017-06-07 09:06: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混凝土的魅力——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基地以前是运煤的码头,设计开始时,现场有一列被保留的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大约长110米、宽10米、高8米的煤料斗卸载桥和两年前已施工完成的两层地下停车库。 新的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与原有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下一层的原车库空间由于剪力墙体的介入转换为展览空间,地面以上的空间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相对联接形成了多重的意义指向。机电系统都被整合在“伞拱”结构的空腔里,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这样的结构性空间,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形成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料斗产生视觉呼应。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