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加上人工玻璃建筑一起出现时,从来不缺话题。这个项目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网友激烈的讨论,并且分成了支持建造这种刺激有趣的设施和反对过度建设破坏自然景观的两个派别。你对此有何看法,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项目。
项目具体情况:
?
支持派:
☆不走寻常路,纯自然景观看腻了,创新也是好事。
☆好的景观设施可以使人景互动,使景更精彩地呈现,它也可以是环境友好型的,关键看设计师怎么去把握了。
☆经典的稍微超前的景观一开始都是被批判的 如埃菲尔铁塔 随着时代的更迭 这些都变成了标建。
反对派:
☆根本不跟自然和谐,鸟类看不见就撞上去了。
☆这个门票要收多少钱?本来是去看自然景观的,现在已经不知道是去干嘛的。
☆坚决不同意。破坏环境,浪费投资。这样的景区不缺游客,不缺景观。类似这样的景区应当做减法,不应做加法。管理者应当在增加内涵上下功夫。不要哗众取宠,不要标新立异。
☆这样的的风景区不应该完完整整的留给后人吗?
☆张家界的看点就在于自然赋予它的自然美,此乃景区的最大看点。刻意的人为的构筑物进去以后只是短时间造成的轰动和收益上的增长,不能作为持续的和永久的卖点。若干年以后构筑物和这些所谓的点落伍了过时了又该怎么办。反而大自然的奇秀和鬼斧神工永远都是最好的。细想这些是不是破坏了整体、破坏了环境、破坏了美好的遗产。
☆怎么看怎么不搭,中国的建筑应荣融于自然,这东西气场这么强,张力这么大,太不和谐
☆一个挺出彩的,多了就有点,不能总让风景名胜区称为设计师的试验场嘛。
说出你的观点:
有人支持建造这种刺激有趣的设施,也有人反对过度建设破坏自然景观,你觉得呢?欢迎在楼下回复。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混凝土的魅力——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基地以前是运煤的码头,设计开始时,现场有一列被保留的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大约长110米、宽10米、高8米的煤料斗卸载桥和两年前已施工完成的两层地下停车库。 新的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与原有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下一层的原车库空间由于剪力墙体的介入转换为展览空间,地面以上的空间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相对联接形成了多重的意义指向。机电系统都被整合在“伞拱”结构的空腔里,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这样的结构性空间,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形成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料斗产生视觉呼应。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4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希望少点破坏,多点保护!多留些原生态的东西给后人!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