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
建筑产业现代化,既是推进新兴城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领域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时期,合肥建筑产业现代化以打造千亿产业为目标,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好中择优,经历了蓬勃、快速发展阶段。 2014年以来,合肥市先后被列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和安徽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成为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大军中的领跑者。
高瞻远瞩,纳入十大重点产业推进
相比传统建筑方式,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新兴产业,其中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作出了打造建筑产业现代化千亿产业的战略部署,将其列入市十大重点产业项目,科学谋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
为了从组织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我市成立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市长任组长,市规划、国土、建设、重点、公管、财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为产业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办公室,设在市房产局,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调度会,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各部门在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的基础上通力合作、共谋发展,为建筑产业现代化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其中,市房产局加强招商和统筹调度,市重点局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市公管局加强招投标体系建设,市城乡建委积极研究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注重引进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
立足长远,我市还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建筑产业化千亿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目前,规划初稿已通过专家论证,力争2017年全市建筑产业园新开工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预制装配率达到55%以上;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全市得到大规模应用。预制装配率达到60%以上,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建筑产业化集团,建成全国建筑部品区域性集聚地,形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集群。
招大育强,产能已达到700万平方米
以开放的心态,培育一个新兴产业,合肥选择敞开胸怀,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共同发展。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北上南下实施招商,市房产局等部门紧跟项目或技术进行联合考察,先后引进了中建国际、远大住工、宇辉集团等企业落户合肥,促成了台湾润泰与安徽亚坤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安徽宝业与西伟德公司进行合资生产。
在招大引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本土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实施产业升级。目前已经积聚了安徽建工集团、鸿路钢构、合肥亚坤、望湖建筑、安徽罗宝、合肥仁创等一批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
目前,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年设计产能已达到700万平方米。其中,中建国际投资逾6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144亩,拥有8条生产线,年设计产能20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引导传统建筑企业和建筑产业化企业融合发展。2014年以来,我市重点推进大型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等企业向建筑产业化方向转型和升级,鼓励以大型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为龙头建立产业联盟,形成集规划设计、部品生产、装配施工、装饰装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实现上下游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目前,宇辉集团与安徽省三建、远大住工与中建一局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肥万科、绿地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安徽建工集团、安徽望湖建筑等传统建筑施工企业正在积极谋划转型发展,成为我市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创新突破,试点项目成效显著
千亿元建筑产业现代化,必须有项目支撑。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已经证明,政府主导的公共建设项目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最重要抓手和实施平台。为此,我市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各类公益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试点,并逐步扩展到商品房建设领域。
2012年以来,我市率先将市区保障性住房项目纳入产业化建设范围,先后开工建设了13个保障房产业化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33万平方米。2013年,市政府决定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9个多月便竣工交付该项目人才公寓和专家楼1128套5.3万平方米,总工期较传统建造方式缩短三分之一以上。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推进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而鉴于建筑产业现代化在施工工期、环保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目前已成为我市政府性投资项目的优先选择方式。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工建设滨湖桂园、滨河小区等5个回迁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170万平方米。而从2014年起,我市产业化项目施工面积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0%以上。截至2016年3月,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已开工和计划开工面积累计已达300万平方米,今年还将推出120万平方米。
在政府主导项目上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市还尝试向商品房开发市场稳步推进。市政府积极鼓励二环内重点区域具备装配式建筑技术应用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进行建设,并在每年经营性土地出让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用地。目前,包河区商品房产业化项目(龙川路以北、西递路两侧的127.95亩地块)已完成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正在编制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今后,市政府也拟拿出较好地段的土地继续用于产业化商品房建设试点。
建章立制,创新完善管理体系
在推进试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市还尝试建立一套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质量标准体系、技术保障标准、招投标管理模式等。
首先是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在实践中牢牢抓住质量底线,从规则制定上下功夫。针对预制构件新工艺带来的新问题,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管理的意见》,确保预制产品的质量。针对政策与技术难点问题,组建专家委员会,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组织论证、评审及验收,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技术保障。
其次是健全技术保障标准。作为全国试点城市,我市在省住建厅支持下,逐步完善建筑产业现代化地方标准。目前,已发布《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技术规程(试行)》等七部安徽省地方标准,参编行业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2014年编制完成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导则》和《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与验收导则》两部合肥市标准;正开展《装配式住宅全装修技术规程》、《住宅整体厨房设计标准》等四项地方标准编制工作。
第三是创新招投标管理模式。试点初期,由于建筑产业现代化企业结构体系、PC率不尽相同,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的施工和定额标准还不完善,产业化项目公开招标尚不具备条件。我们在保障房及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项目上采用单一来源方式确定建筑产业现代化施工企业,给产业化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并逐步与市场接轨。通过实践,我们招标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大后备人才培养。为进一步培养建筑产业现代化人才,夯实技术支撑,市房产局与安徽建筑大学就开展建筑产业化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建设等事项进行了多次洽谈,并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安徽建筑大学拟调整制定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正在筹建实验基地建设。
成效显著,走出合肥特色发展之路
合肥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获得了国家住建部的充分认可。2014年5月,合肥市被列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广泛实行设计、构件生产、施工总承包模式,以保障房为试点逐步向回迁安置房、公益性项目和商品房市场推进……合肥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不仅如此,合肥建筑产业现代化还实现了“四个明显”。一是质量明显提升。通过公布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的各项技术规范标准,在工厂生产品部件,现场组装、装修与施工监督同步,确保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全程在阳光下运行。一些传统的漏、锈、裂、堵等质量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二是成本明显趋降。运用现有的总承包招投标方式,中标企业独立完成生产、组装、施工等全部建设环节,省去中间诸多环节,节省了施工运行成本。跟进测验表明:同一个企业,用产业化方式建设第一个项目价格比传统方式高了7.1%。第二个项目价格比传统方式高了5.3%。第三个项目价格比传统方式高了3.4%。第四个项目价格与传统方式基本持平。
三是工期明显缩短。相较于传统建筑方式工期长、延期因素多等问题,产业化建设在现场组装与构建,浇筑、装修同步进行,而且不受天气、气候影响,从而使工期均较传统方式减少了约1/3时间。例如,由中建国际香港公司总承建的蜀山四期公租房项目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预计总工期390天,优于传统方式建造的18个月预计工期。
四是节能减排明显收效。建筑构件全部在标准化工厂内封闭生产,现场湿作业大大减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较传统方式可节约劳动力50%、节约木材80%、节水50%、节约施工耗能30%、减少施工废弃物约70%。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行业政策
返回版块2911 条内容 · 5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重庆建筑产业现代化稳步推进5月9日,綦江航墙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墙铝业”)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十几个工人正麻利地将一块块铝板放到机器上加工成各种形状。很快,这些装饰材料将出口国外,用于哈萨克斯坦的建筑中。 航墙铝业创办于2012年。因为看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前景,董事长蔺勇将全部身家和房产抵押,与他人合伙投资创办了这家公司。 让他骄傲的是,3年多过去,航墙铝业的产值超过1亿元。除了幕墙铝板等卖到新加坡、德国外,以热镀锌钢材为骨架的轻钢别墅还远销柬埔寨、迪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