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明确各区县政府在本区域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的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2015年不少于50%;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式住宅规模将在上海掀起一轮高潮。对于“不确定”的建筑形制和需求,我们是否有能力将工业化的“确定”产品通过装配满足住宅产品对功能、质量和既定的节能、节材、节地目标的要求?此番产业化浪潮对从业者而言挑战远大于机遇。
2014年6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明确各区县政府在本区域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的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2015年不少于50%;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装配式住宅规模将在上海掀起一轮高潮。对于“不确定”的建筑形制和需求,我们是否有能力将工业化的“确定”产品通过装配满足住宅产品对功能、质量和既定的节能、节材、节地目标的要求?此番产业化浪潮对从业者而言挑战远大于机遇。
用信息体系的概念思考住宅产业化,是创新型实践的重要内容。全过程、多维度的信息共享将在协同过程中发挥威力,完成设计、施工、运输、制造一体化的构想。用信息化的思维和视角审视“住宅产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各个维度:
一、流程整体化
二、户型模数化
三、功能模块化
四、结构体系多样化
常用预制结构体系的选择:现浇外挂体系PC、PCF(叠合剪力墙)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钢框架—支撑结构、钢框架—剪力墙结构
五、管线综合化
六、制造精细化
七、物流高效化
八、施工可视化
九、运维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