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圃是广州公园中特别精致的一个!特别是里面的园林建筑小品、园林花木丰富多样!今天特开个帖子!介绍一下优雅的兰圃景观!先从芳华苑说起!
兰圃是广州公园中特别精致的一个!特别是里面的园林建筑小品、园林花木丰富多样!今天特开个帖子!介绍一下优雅的兰圃景观!
先从芳华苑说起!
42楼
本段文字来自网络——跨进门,一小片开阔的境地,大理石铺成的圆形场地,好像一篇文章到此才留出天地空白,让人透透气。中间是小花圃,种的是年龄不轻的树,又有别的花花草草搭配着。透过它看到两节不知通向何方的小径,想知道却偏偏被花草挡住,吊着胃口呢。
回复
43楼
载自网络
浮生妙处,偷闲半日
外围是一溜不高的灰色砖墙盖着青蓝相间的琉璃瓦,不起眼的大门,工作人员悠闲的聊着天,一不小心就会忽略它的存在。挤在熙熙攘攘的解放北路闹市中,汽车和工地的噪音包围里它安然自若,也许是落选了“羊城八景”,缺少各色耀眼的光环,没有如过江之鲫游人的打扰。好像“富贵如浮云”,能留驻宁静,躬耕南田,优哉游战便是一生之福似的。等我们漫步其中,方知这真正是个“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世外桃源!
下午骄阳似乎特别眷恋这片园林,透过茂密丛生的树木只留下斑驳的影子,印在石板小路上。进得门来,仿佛有些幽长的小道只容两个人并肩而行,两旁有高高的树木,也有修建得整齐的灌木,还有低低的小草,青翠欲滴。好一会才见得一座圆形的拱门,雪白的墙壁,青色的琉璃瓦,赫然写着“兰圃”,据说这才是真正的正门。跨进门,一小片开阔的境地,大理石铺成的圆形场地,好像一篇文章到此才留出天地空白,让人透透气。中间是小花圃,种的是年龄不轻的树,又有别的花花草草搭配着。透过它看到两节不知通向何方的小径,想知道却偏偏被花草挡住,吊着胃口呢。
兰圃的黄辉先生介绍说这就是它的妙处,用佛家的观点看:进门时那条小径是为远道而来主人洗涤心灵的尘气,不要把外界的污垢和杂念带进来。而且曲径通幽,藏而不露,进了园门才豁然开朗,让人为之—惊,继而又转向小径。这一抑—扬,一扬一抑,颇富戏剧色彩。至此我才稍稍了解中国园林的一点奥秘,“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此方知”。中国人融汇三大精神境界儒、道、释,同样贯穿于中国人的传统的园林式居住,既有知识分子的梅妻鹤子清高脱俗,又有道家小国寡民无求无欲,再之也有企求清净超尘顿悟的佛家精神。
在园中,一座座石桥,长的沟通小溪两岸,短的静卧于屋廊相接之处,但也只是简简单单的石板;蜿蜒的小溪穿行在园区,有的小溪上漫不经心地放着几块大石,其实就是过河的桥梁。在这里,我们还看到小鸟,听到蝉鸣,还有茂林、修竹、茶寮掩映其中,高洁宁静,无忧纯朴。让人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回复
44楼
载自网络
芳华荣归,兰色春懒
从同馨厅前的小桥过来,上了小山丘就来到代表建筑物芳华园。芳华园在1983年代表我国参加在慕尼黑举办的国际园艺展览时,获两枚金质奖章。芳华园按我国传统造园手法,结构布局小中见大,层次分明,虽半亩纵横而颇具林壑之趣,既有江南园林幽雅曲折之风格,又有岭南园林开朗明快之特点。但参展之后,也许是外国人特别喜欢的缘故,竟不让芳华园荣归故里,被留在异国他乡,现在这个是克隆产品。
过芳华园,过—处兰棚,那里有几个残留的石柱,据说这里是国香馆原址,广州最早研究茶文化的小圈子以前经常在这里相聚。往前走便是“茅舍”。几杆竹子隐着三角形的褐色屋顶,眉帘是细竹编成的架子,中间是容庚题的“茅舍”二字。凭着这份儿感觉,我幻想着也许亭下鸡鸭成群,满是村野意趣。但是走进去,大杀风景的落地玻璃门紧闭着,想必是为了享受室内空调的凉爽。这令我想起《红楼梦》中宝玉随父游大观园对稻香村的评价,前无流水,后无靠山,临近左右无村舍院落,却盖庐造舍,称其为村?……也罢,绕过此处,见一道流水,—汪池塘,石板桥上简单栏杆。信步前去,孤立在池塘中的小丘上有一座小亭,唤作“春光亭”,亭中有匾“兰色结春光”。按园林设计者的解释,这里已是此园的终结处,但站在亭上远眺远方,远处依然林木茂密,不知通往何方,叫人意犹未尽。
据说以前这里还有一座白玉塔,是华林寺里的舍利塔,文革期间为保住舍利子,便把塔迁至此处,舍利子另存它方。雨过天晴之后,塔要搬回家,日子择好了,塔却舍不得走,一晚风雨大作,闪电击伤一角,于是就要修补,延迟了些时,但塔终究回去了。白玉塔走了,而今却看到一座立交桥从上空横过,那是环市西路上的立交,车辆的轰鸣声还是传到耳边来,我猛然从兰圃的幽香中醒来,原来还是在尘世中。
举盏邀月,中秋最圆
在这幽静之处顺着不知名的小径信步而前。忽而,竹林中传来一曲“寒鸦戏水”,随着乐声不知不觉走进一座雅舍。启功先生所题的“惜阴轩”,雕花玻璃颇有旧上海的怀旧色彩,靠墙的柜内陈列着形态各异的紫砂茶壶和蜚声国内外的各色茶叶。坐下来小憩,隔壁几位操广州口音的老人闲适地聊着天,另一边却有位老外,正像模像样地用茶具斟茶。虽是大白天,也亮着柔和的灯光,开牖临水,斜斜的几杆竹子,怪怪歪着的太湖石,鸟语花香,生气盎然。
“茶乃万病之药”,在兰圃,当然要喝兰花茶,浅酌低唱,不需附庸风雅,只觉得“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特别是在这个繁忙的大都市中,能找到这份感觉已难能可贵。
从惜阴轩转出来没多久,转过一片草坪,走到一个两层建筑的房舍,那就是明镜阁,也是一个品茶的去处。而且这是兰圃唯一的周末也有对外开放的地方。整个兰圃,全年其实只有—天是晚上全部对外开放的,那就是中秋节。
光影
名气谱
兰圃是众多名人来过的地方。事实上,兰圃的历史并不长,解放前它是广州的植物标本园,朱德到此,因为他喜欢兰花,所以建议建成兰花种植欣赏场地。于是,兰圃就这样慢慢发展起来,成为全国唯一以养兰赏兰为主题的专类性公园。
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兰圃没有面对市民开放,而只是接待到广州考察访问的国家领导、外国客人和参加交易会的来宾。虽然这样—来许多广州人民不知道有兰圃这样的地方,但令兰圃充满神秘而高雅的气息。我们走在兰圃里,随处都能遇上我们敬仰的前辈们的步履:这里是朱德的题词,那里是董必武的题词,刘海粟、爱新觉罗·启功也来了,尼克松、西哈努克亲王都在这里喝了茶,何厚铧—家曾在那里合影留念……兰圃的雅气,因为有了众多名人,而更加显得清淡持久,香远溢清。
但是兰圃没有刻意地追求名人的效应,所有名人的字画都与周围环境怡人地结合在一起。朱德的题诗刻在一块位于溪畔的石头上,一点都不显突兀;刘海粟所题“江河水”三字,正处于一片绿蔓缭绕之下;庚容所题“茅舍”二字,恰在一座小茅屋的门檐。
爱兰谱
喜爱兰花的朱德曾送给兰圃两盆珍贵的素心兰,但这两盆镇园之宝已被保护起来,我们无缘见到。据说这两盆兰花曾引来一些盗贼垂涎,因而园区—直加强对这两盆兰花的保卫。
兰圃里的景观处处皆可入画,但须注意茂密的林木是否会挡往光线。芳华园可算是拍照佳处,这里光线足,景观优雅,无论怎样取景,都是一幅美好的园林风光。
回复
45楼
开放时间:早上8:00-晚上19:00
交通:5、7、21、24、30、101、103、105、122、133、187、249、256、273、528、540路车
门票价格:8元,20元
回复
46楼
其实还有好些车次没介绍,比如182、186、124、549、244等,越秀公园站
回复
47楼
来说说兰圃的小桥吧!
上面有提到——在园中,一座座石桥,长的沟通小溪两岸,短的静卧于屋廊相接之处,但也只是简简单单的石板;蜿蜒的小溪穿行在园区,有的小溪上漫不经心地放着几块大石,其实就是过河的桥梁。在这里,我们还看到小鸟,听到蝉鸣,还有茂林、修竹、茶寮掩映其中,高洁宁静,无忧纯朴。让人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虽然非常简约,却透着古朴、典雅!
回复
48楼
曲桥
回复
49楼
曲桥2
回复
50楼
曲桥3
回复
51楼
曲桥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