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住宅小区室外排水总图设计的特点,结合南京某住宅小区工程实例,对该小区的室外排水管网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进一步对小区室外排水总图的设计过程相关问题,从建筑总平面、管线综合设计、小区大地下车库、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工程进度等多角度,进行了探讨与分析。1工程概况南京某住宅小区项目位于南京卧龙湖东南侧,是卧龙湖旅游度假区的重要建设项目。项目西侧紧靠占地约3000亩(1亩≈666.67 m2)的卧龙湖,沿卧龙湖有近2 km的湖岸线,在项目区内保留有原生态林、自然缓坡、天然水系等。
1工程概况
南京某住宅小区项目位于南京卧龙湖东南侧,是卧龙湖旅游度假区的重要建设项目。项目西侧紧靠占地约3000亩(1亩≈666.67 m2)的卧龙湖,沿卧龙湖有近2 km的湖岸线,在项目区内保留有原生态林、自然缓坡、天然水系等。
项目占地1477亩(约98.5 hm2),总建筑面积约103万m2,综合容积率1.05,绿化率达45%。项目有住宅6 822套,包括222套独联别墅、160套双拼别墅、158套联排别墅、324套花园洋房、1198套小高层及51万m2的高层,10万m2的商业配套。项目规划以原生态山水资源为依托,建造有最宽为70 m的中央景观大道,配套有会议、运动、健康、娱乐、餐饮、商业六大中心配套区域(约10万m2),其中商业配套包括豪华大酒店、幼儿园等。
2小区室外排水总图设计
2.1小区竖向规划特点
小区南北向长约1600 m,东西向长约1400 m。小区地势上东高西低,西侧临卧龙湖,地面绝对标高从东到西为33.00~20.00 m,东西向高差约13m;另外南北竖向上看,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居中横向布置的中央景观大道地势较高(从东到西地面标高为31.80~20.50 m),然后由中央景观大道分别向北和向南坡向两端,其中北端从东到西地面标高为27.50~25.05 m,南端从东到西地面标高为26.50~20.00 m。图1为小区排水总图示意。
2.2小区排水总图基本计算资料
(1)小区总户数6 822户,总人口约为21 830人。
(2)排水最高日用水量约7 400 m3/d,最大时用水量约870 m3/h。
(3)当地暴雨强度公式q=10716.7(1+0.837 lgP)/(t+32.9)1.011,其中设计重现期P取2年,汇水面积约98.5 hm2,综合径流系数约0.585,计算得暴雨强度q约260 L/(s·hm2),小区雨水总排水量约14 982 L/s。
2.3小区室外排水系统简述
(1)小区室外排水系统采用完全分流制,雨水和污水分别独立系统。
(2)小区室外雨水系统:根据小区南北竖向中间高、两端低的特点,将小区雨水排水区域以小区横向的中央景观大道为界,总体上划分为南北两个大的汇水区域,其中北片汇水区域约51.7hm2,南片汇水区域约46.8hm2,共计98.5hm2,分别汇总雨水后向西排入卧龙湖,雨水总管均为DN1800,i=0.005,q=8128L/s。
(3)小区室外污水系统:项目距城市污水处理厂较远,市政污水管接口距离也有约3.5km,故小区建筑物生活污水就近分设化粪池处理、公建厨房含油废水排出室外进隔油池处理。
(4)小区排水管线定线充分利用地形,使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趋势,管线布置原则上顺坡而下,避免因倒坡而加大埋深增加造价。
2.4小区室外排水管及相关设施规模及数量
(1)雨水管管径DN400~1800,总长度约34000m。污水管管径DN250~600,总长度28500m,其中DN500压力流污水管总长度约1800m;重力流污水管总长度约26700m(别墅庭院内的雨水管、污水管、排水检查井和雨水口均不计算在内),数量详见表1。
(2)污水提升泵站。泵站按单独建筑物设计,水泵间为地下式,设格栅井,泵站集水池容积不小于最大一台水泵5min出水量。泵站设计流量为870m3/h。选用4台污水潜水提升泵,3用1备,每台Q=290m3/h,H=38m,排出口径200mm。泵站总进水管为一路,管径DN600,充满度取0.65,坡度0.01,地面标高20.00 m,管底标高约15.40 m。泵站总出水管为一路,管径DN500。污水提升泵房后总出水管管长约3 500 m,出泵站后先向西由桥下河岸边敷设(穿过宁杭高速),之后向南沿路牙外边7 m处敷设,埋深1 m以上,最终排入重力流市政污水管,污水提升泵房后的污水输送设计采用压力管道和重力管道结合的方式。
3设计过程相关问题探讨与分析
3.1建筑总平面对排水总图的影响
项目小区进行设计时给排水专业及早介入建筑总平面设计,方案设计阶段即与建筑专业进行竖向设计的配合,尽量使小区排水方向和竖向保持一致,并及时反馈建筑专业以保证管线敷设的距离和地库的覆土深度,比如根据管线施工距离要求向建筑专业反馈沿街商业外墙距用地红线的距离、小区大地下室距用地红线的距离等,保证室外排水管等管线施工的可行性。
3.2管综设计对排水总图的影响
(1)管线敷设平面排序对排水管线的影响。项目小区主要管线有:自来水管1路,增压生活给水管3路,消火栓给水管2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管2路,雨水管,污水管,燃气管,电力管,弱电管(电信和有线电视),小区室外最多处共计14路管线。
(2)其他管线与室外排水管交叉的处理。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的要求,保证其他管线与排水管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但对于占据地下空间较大的管线,排水管在有条件的前提下也可进行避让处理。比如由小区开闭所到小区变配电房的电力管线众多(见图2),虽然电力管线采用了直埋而非管沟的方式,但是因为对电力保护套管采取了混凝土包封的方式反而占据地下空间更大,此处的排水管应极力避免与其交叉,必要时排水管设计上做改道处理。
3.3小区大地下车库对排水总图的影响
(1)地下车库覆土对排水管线的影响。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地下燃气管道埋设在机动车道下时,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不得小于0.9 m,考虑燃气管道管径和施工操作空间要求,地下燃气管道施工需要的地下车库覆土不宜小于1.2 m。如果是人防地下室车库的上方,那么1.5 m的覆土是人防地库顶板荷载验算的一个关键临界点。因此小区大地下车库上方(有机动车道)排水管区域的覆土设计上建议考虑为1.2~1.5 m,最终项目小区大地库上方覆土定为1.5 m。
(2)小区大地库对化粪池的布置方案影响。因为项目小区大地库占地面积较大,客观上给小区内设置化粪池采用集中设置的方式带来困难,且对于单栋高层住宅的化粪池体量已经很大也不适于汇总合并体积,所以小区内化粪池采取相对分散布置的方案。
(3)大地库上方绿地区域的雨水排放措施。一是利用地下室顶板找坡使顶板上方的积水重力流自流到地下室以外区域的土壤内;二是通过设置数量较多的盲沟排雨水;三是在对排水要求较高的景观区域,在地下室顶板上方设置柔性透水管来排除积水。
(4)排水总图对大地库内部提升排水管的接入要求。因大地库的提升排出管数量较多,为减少室外排水检查井的数量,大地库的提升排水管设计上要求给予适当合并后再排出。
3.4景观设计对排水总图的影响
项目小区号称全力打造尊贵、休闲、浪漫、高品位生活的25万m2欧式园林,其景观设计对排水总图设计提出了要求。
(1)排水检查井数量与位置的景观设计要求。项目小区接户管处的排水检查井尽量合并处理以便减少检查井数量,前提是保证当接户管管径小于或等于300 mm且跌水水头大于0.3 m。
(2)排水检查井井盖采取有利于景观美观的措施。为保证道路路面美观,道路下面原则上不考虑设置排水检查井。对于设置在小区绿地内的排水检查井,均采用种植井盖美化处理。
(3)景观施工进度对排水总图的要求。排水总图设计计算须将景观区域排水量计算在内,排水总图设计时对景观区域进行分区域划片组织排水,并做好景观排水的预留接入井的设计工作。
3.5绿色建筑设计对排水总图的影响
项目小区在西侧有占地约3 000亩的天然卧龙湖,并在小区内部设置人工湖、景观水系和下凹式绿地。排水总图设计时将小区的全部雨水排水最终均排入卧龙湖,利用天然水体的自净功能进行处理,实现了小区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有效缓解小区内涝、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小区生态环境。
3.6项目工程进度对排水总图的影响
项目于2006年开始设计,2012年完成设计,在开发进度上分期施工、远期预留。为配合建设单位进场施工,在施工运输需要提前修建小区主干道时,排水总图设计首先进行小区主干道的道路排水设计,并完成沿主干道布置的污水干管和雨水干管的设计,预留好排水支管的接入井和穿越主干道的所有管线,之后再根据建设单位的开发需要分区域进行设计。
3.7项目小区其他排水问题补充
(1)项目减少跌水井的做法。为降低工程造价,小区排水管设计利用竖向坡度,采取了降低检查井进水管线高度的方式,使排水管线沿水流方向经过各个检查井时逐级跌落,并使检查井的跌落水头不大于1 m,从而减少跌水井的数量。
(2)商业的室外扶梯设备集水坑的排水需接入小区雨水井,对于无法重力流排出的设备集水坑采取提升排水。
(3)非标准排水构筑物图集的选用。对于集团化的建设单位自己设计的非国家或地方标准的图集要慎重选用,尤其是路牙竖向式雨水篦子,即使要选用,一是要经过认真仔细的核算,二是要现场调研实际的使用情况。
4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小区室外排水总图设计有不少相关问题值得探讨与分析,对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质量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文中所介绍的项目小区工程实例,因为项目开始时间较早,项目绝大部分的竣工时间也早于国家海绵城市战略提出的时间,所以项目虽然在“渗、滞、蓄、净、排”的工程技术进行了设计和应用,但是在“用”的工程技术上因为开发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原因略有不足,希望以后该小区能有机会借助国家海绵城市的战略平台,在“用”的工程技术方面有所拓展和改造升级,早日成为海绵城市中的海绵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