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篇 语——本讲稿核心思想 随着我国“建筑师负责制”的推进,设计单位不再只对设计的图纸负责,而是须提供:前期咨询、设计服务、【现场指导】直至【交付使用】、运营管理等全过程服务,目前上海已有十几个项目正在开展试点,并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认可。政府正在抓紧制定有关各方责任主体的责、权、利的政策和法规。 所渭“建筑师负责制”,并非指建筑师一人负责,而是指【设计团队】负责制,建筑师为代表,为的是充分发挥设计团队的专业技术优势。在全面实行建筑师负责制之前,我们应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故我们在此讨论和学习《结构设计精髓及相关施工技术》。怎样才能掌握【结构设计的精髓】,我想我们应该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开 篇 语——本讲稿核心思想
随着我国“建筑师负责制”的推进,设计单位不再只对设计的图纸负责,而是须提供:前期咨询、设计服务、【现场指导】直至【交付使用】、运营管理等全过程服务,目前上海已有十几个项目正在开展试点,并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认可。政府正在抓紧制定有关各方责任主体的责、权、利的政策和法规。
所渭“建筑师负责制”,并非指建筑师一人负责,而是指【设计团队】负责制,建筑师为代表,为的是充分发挥设计团队的专业技术优势。在全面实行建筑师负责制之前,我们应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故我们在此讨论和学习《结构设计精髓及相关施工技术》。怎样才能掌握【结构设计的精髓】,我想我们应该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 克服他人普遍存在的问题
克服大多数设计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混沌的概念。也就是拿【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出来,运用我们已掌握的知识、规范条文和力学原理认真分析,充分证明其错误所在,找到造成错误的原因,并做出正确合理的结论。
二. 思考和分析别人从不考虑或从未考虑清楚的问题,并得以解决。
例: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PK.PM软件,在风荷载输入处要求输入【修正后的基本风压】,可是任荷规及书籍中都找不到【修正后的基本风压】,(除《跳出设计做设计——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以外)只有【本地区的基本风压】,故我们的设计人员在此就不分工程的具体情况,全部输入【本地区的基本风压】。这就是别人从不考虑或专家不屑考虑的问题,但给部工程埋下巨大安全隐患,因本地区基本风压与修正后的基本风压,往往相差较大,甚至差较4、5倍以上。
当在山上和山下建同样的房子,如果都输入【本地区的基本风压】,结果是山上和山下的房子所承受的风荷载相等,这可能吗?这就是PK.PM软件,要求我们输入【修正后的基本风压】的道理。
某南方软件,在风荷载输入处要求输入,拟建工程室外地面与【当地基本风压】为0处的的高差。这也是南方软件考虑到了在同一地区,房屋建在不同高度时,所承受的风荷载不同,而采取的高度修正。【但是】请问南方软件:一座相同的房子,分别建在相同高度的山顶、山腰、山凹,他们所承受的风荷载相同吗?也就是说南方软件只考虑到了高度修正,而没考虑到《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后续简称《荷规》的地形条件修正。南方软件是我国最大建筑设计软件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大部分城市得到广泛应用。这样的软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也难怪某省级设计院总工,在台风吹倒了某建筑后,在电视台解释时把,本地区基本风压与实测风压混为一谈。
三. 融汇贯通相关施工、设计、验收知识,提高设计及现场指导能力。
学习和掌据【相关】施工,验收规范,将施工与设计融汇贯通,从施工技术角度出发,从新审视设计或设计视范的不当之处;反之从设计角度出发,看施工技术或施工规范有无与设计或设计规范矛盾或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地方,并给与之改正。
例1:从施工角度看设计问题
许多设计单位的结构设计总说明中都注明:“当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跨度大于X米时,应按Y%起拱。
设计要求起拱的目的是,减少梁的挠度。而梁的挠度是:梁钢筋在水平状态下,受竖向力作用,梁内纵筋被拉伸而导致梁跨中下沉。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后续简称《混凝土验收》规定: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宜按跨度的1~3‰起拱,当设计有要求时,应在此基础上再起拱。
《混凝土验收》的解释是:对跨度较大的现浇混凝土梁、板,考虑到自重的影响,适度起拱有利于保证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执行时应【注意】本条的起拱高度【未包括设计起拱值】,而只考虑模板本身在荷载下的下垂,因此对钢模板可取偏小值,对木模板可取偏大值。
从上我们得知:施工起拱(h1)在混凝土入模后(支撑未拆除前)已消失;而设计要求起拱的这部分(h2)只有当支撑拆除后向下垂下(h2),造成梁、板实际挠度为:设计要求起拱(h2)+计算挠度(h3); 也就是说:设计在图中注明的起拱越多,按施工起拱的方法起拱,梁、板的实际挠度越大。
例2:从设计角度看施工问题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后续简称《基础验收》规定: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
梁式承台的桩,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的允许桩位偏差为:100mm+(0.01H),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也就是说《基础验收》:充许梁式承台的桩,向梁的垂直方向偏差十几公分。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后续简称《桩基技术》,在设计部分要求: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也就是说:按此设计的桩基,桩位垂直承台梁方向的允许桩位偏差不应大于75mm减去(承台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承台梁纵筋直径)。
从学习《结构设计精髓及相关施工技术》,我们能从中得到类似上述的许多知识,为在“建筑师负责制”中大显身手。
本课程并未全面阐述所提出的问题,只讲讨论和学习在设计中普遍存在、易于忽视、凝难和结构师在施工现场常会运用到的问题和应掌握的相关施工技术及工程验收知识,学习过程中可参阅《跳出设计做设计——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
欢迎关注
http://www.co188.com/zhuanti/materia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