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K计算过程中一些较为特殊的问题(一) 本文总结了结构设计师在使用YJK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共分三期。 [1]问题:为何梁施工图下的效应与抗力之比控制原则不同?(MID:050402) 解答: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3.3.2条: 3.3.2 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YJK计算过程中一些较为特殊的问题(一)
本文总结了结构设计师在使用YJK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共分三期。
[1]问题:为何梁施工图下的效应与抗力之比控制原则不同?(MID:050402)
解答: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3.3.2条:
3.3.2 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γ0S≤R (3.3.2—1)
R=R(fc,fs,ak,…)/γRd (3.3.2—2)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应取1.0;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取1.0,对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的数值;抗震设计应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代替γRd;
fc、fs——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本规范第 4.1.4条及第4.2.3条的规定取值;
a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应增减一个附加值。
注:公式(3.3.2—1)中的γ0S为内力设计值,在本规范各章中用N、M、V、T等表达。
找出几根梁进行比较:
1)该梁查看构件信息,控制内力工况为静力,因此取静力设计系数1.0
2)此梁查看构件信息,控制内力工况为地震作用,因此按抗震调整系数来定:
[2]问题:构造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0.62%,该配箍率是如何计算得到(MID:090801)
解答:提取该构件下的基本信息: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为14.3 N/mm2; 2) HPB300钢筋的抗拉强度为270N/mm2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7.2.15:
7.2.15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可为暗柱、端柱和翼墙(图7.2.15),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lc和箍筋配箍特征值λv应符合表7.2.15的要求,其体积配箍率ρv应按下式计算:
7.2.16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宜按图7.2.16中阴影部分采用,其最小配筋应满足表7.2.16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向配筋应满足正截面受压(受拉)承载力的要求;
2 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竖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框架柱的相应要求;
3 箍筋、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宜大于300mm,不应大于竖向钢筋间距的2倍;
4 抗震设计时,对于连体结构、错层结构以及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剪力墙(筒体),其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钢筋最小量应比表7.2.16中的数值提高0.001Ac采用;
2)箍筋的配筋范围宜取图7.2.16中阴影部分,其配箍特征值λv不宜小于0.1。
5 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端部应配置不少于4Φ12的纵向钢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则ρv=λv*fc/fyv
λv :由7.2.16得知λv =0.1
fc:该构件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14.3 N/mm2 ,由7.2.15得知,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取C35的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则fc=16.7 N/mm2
fyv:HPB300钢筋的抗拉强度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表4.2.3-1,得知fyv=270270N/mm2
则ρv=λv*fc/fyv=0.1*16.7/270=0.00618=0.62%
[3]问题:独立基础配筋由最小配筋率控制时,软件是如何计算配筋面积?
解答:当独立基础由最小配筋率控制时,程序对于边长折算是按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U进行折算,宽度折算,厚度不折算。
例:
该基础基本信息截图如下:
[4]问题:一级框筒结构,剪力墙水平钢筋配筋率程序为何按0.35%执行(MID:78078)
解答:查看上边几层墙水平钢筋配筋率,重现上述问题,如下:
查看构件信息,墙抗震构造措施等级自动提高一级为特一级: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3.10.5.2条,特一级的剪力墙:
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40%。
为什么抗震构造措施等级自动提高一级,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9.1.11.2条:
2 当框架部分分配的地震剪力标准值的最大值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0%时,各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应增大到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的15%;此时,各层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宜乘以增大系数1.1,但可不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标准值,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应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后采用,已为特一级的可不再提高。
查看计算参数及文本结果中的wv02q.out结果,如下:
框架部分承担的剪力的最大值小于10%的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故对墙体的抗震构造措施自动提高一级为特一级。
[5]问题:剪力墙开洞,设置洞底标高,为何施工图里未显示连梁上翻高度MID:062003
解答:查看模型平面图:
前处理轴侧简图下查看,洞口下方也没体现连梁底标高:
主要原因是:用户洞口底标高给定150,而在数据文档里,“墙洞边距忽略=180”,因此计算时忽略给定底标高150的墙体部分。
调整该参数“墙洞边距忽略=100”:
轴侧简图下墙元划分体现底标高150的墙体部分:
(本期结束)
欢迎关注“CCDI高成结构”公众号,我们将不定期分享超高层城市综合体、大跨度空间结构等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实例,介绍建筑结构设计理论、技术和工艺。高成结构为您提供建筑结构设计、咨询、优化等精准服务,欢迎垂询。
高清图片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