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志农 (图片由野性中国提供) 引子 在风景如画的中国运河公园里,奚志农身穿一件薄薄的防风衣出现在大家面前,他高高的个头,略显瘦削的身材,说话温文尔雅,完全看不出任何大师的痕迹。寒暄过后,野餐开始,当把一双一次性筷子递给奚志农的女儿时,孩子犹豫了一下,迟疑地说道:“我爸爸不让我用一次性筷子…….“ 气氛稍微尴尬了一下。记者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平时很是注意节约和环保,但这种观念瞬间被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和平淡无奇的话语击得粉碎,让我对面前的这个人立马肃然起敬。
奚志农 (图片由野性中国提供)
引子
在风景如画的中国运河公园里,奚志农身穿一件薄薄的防风衣出现在大家面前,他高高的个头,略显瘦削的身材,说话温文尔雅,完全看不出任何大师的痕迹。寒暄过后,野餐开始,当把一双一次性筷子递给奚志农的女儿时,孩子犹豫了一下,迟疑地说道:“我爸爸不让我用一次性筷子…….“ 气氛稍微尴尬了一下。记者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强的,平时很是注意节约和环保,但这种观念瞬间被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和平淡无奇的话语击得粉碎,让我对面前的这个人立马肃然起敬。
饭后,大家围着运河公园散步。奚志农不时停下来用手机拍摄,他悄悄走近一群鸟,近距离地拍着,鸟儿们彷佛也知道拍摄的人是个朋友,不疾不徐地在天空低飞或者落在草地上觅食,同行的还有另一位摄影师,奚志农和他偶尔会交换一下意见,讨论一下用手机拍摄的参数……
“牛人”
奚志农是云南大理人, 因在野生动物摄影和自然保护领域出色的工作和突出贡献而在世界野生动物摄影界和环保界享有极高声誉; 他曾先后供职于中国昆明教育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东方时空》等栏目;在1995年成功阻止了云南省德钦县砍伐白马雪山原始森林的计划,保护了栖息在该地的数百只滇金丝猴;跟踪拍摄了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羊盗猎和民间志愿组织野牦牛队的反盗猎活动……
这样的牛人可是不可多得的采访对象。野餐结束后,奚志农答应接受一次七天传媒的专访。他先是去了加东旅行,然后又去了安大略省,回到蒙特利尔休整一天,接着应魁北克旅游联盟的邀请去魁省北部拍摄野生动物。专访的时间就这样跟着他的行程不断调整着。
在这个间隙,记者也从各个渠道搜集资料,更深入地了解了奚志农是怎样的一个人。
结缘野生动物摄影
少年时代的奚志农对野生动物就很有感情,尤其喜欢鸟类,据他本人回忆,1979年鸟类学家郑作新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致全国青年的一封信”引起了他对鸟类的强烈兴趣,促使他走进野生动物摄影和保护的世界。1983年,奚志农参加了云南大学的鸟类考察队伍,并参与了纪录片《鸟儿的乐园》的拍摄,这是奚志农第一次接触野生动物摄影,随摄影队工作期间奚志农目睹传统野生动物摄影对鸟类生活产生的严重影响,对于拴鸟拍摄、惊鸟拍摄等摄影手段深感不满,这反而驱使他对野生动物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催生了他“拍摄自由飞翔的鸟儿”的摄影理念。
在此后的20多年间,奚志农拍摄了众多出色的野生动物影像作品,并全身心地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2000年 获由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中国环境保护最高荣誉奖——“地球奖”;2002年,他的纪录片《神秘的滇金丝猴》获第12届英国自然银幕电影节TVE奖;2004年,奚志农获评为2004中国摄影传媒大奖年度摄影人物;2007年,获得新加坡亚洲野生动物与环境电影节“马来熊“奖。
……这林林总总的奖项只不过是他获得的无数荣誉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滇金丝猴 摄影| 奚志农
致力于野生动物与环境保护
1995年,任职于云南省林业厅的奚志农获悉,德钦县为了解决财政上的困难,决定砍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的一百余平方公里原始森林,该区域是200多只滇金丝猴的活动范围。为挽救这片森林,奚志农多方奔走未果,不得已之下联系了环保作家唐锡阳,致信国务委员宋健,并将此事披露媒体,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环境报》、《中国林业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都对此事作出报道,自然之友等民间组织也纷纷表示支援,最终中止了德钦县的商业砍伐计划。保护滇金丝猴的事迹使奚志农成为中国知名的环保人士,甚至成为中国环保事业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使他失去了在云南省林业厅的工作,所幸当时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邀请奚志农加入,1996年5月他成为《东方时空》的一名记者。
在《东方时空》期间,奚志农依然关注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事业,1997年他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对“野牦牛队”进行了20天的跟踪拍摄,采集了大量关于藏羚羊盗猎和反盗猎的影像资料,并制作了纪录片在《东方时空》播出,这是第一个全面、真实地表现藏羚羊现状和反盗猎行动的电视节目。节目播出后奚志农继续追踪藏羚羊盗猎的状况,与妻子一道收集资料,撰写了关于藏羚羊盗猎、贩运、贸易情况的报告,为媒体深入报道提供了切实的资料,同时他还努力推动社会上的藏羚羊保护运动,成功地撮合了自然之友、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在藏羚羊保护领域的合作,促成了关于藏羚羊保护和制止藏羚羊绒贸易的国际研讨会,创办了关注藏羚羊保护的藏羚网。可可西里的经历促使奚志农最终离开东方时空栏目组,全身心地投入环境保护事业,辞职后,他再次深入可可西里,跟踪拍摄野牦牛队的反盗猎工作。
北山羊 摄影/奚志农
2002年后他创办了民间机构“野性中国”,并于2004年利用其代言的佳能品牌照相机所得的酬劳,开创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计划,通过推广和训练野生动物摄影来推进中国的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事业。
奚志农接受加拿大七天传媒采访 ( 七天传媒图片)
“我第一次来加拿大是2003年的夏天。那次我去的是加拿大西岸的温哥华,那是我第一次在加拿大有了深入探寻野外的经历。”面对七天记者的问题,奚志农的思绪回到了10多年前。
“我当时就感慨,加拿大的生态环境实在保护得太好了!”随后几年,受加拿大旅游局、BC省旅游局、魁北克省旅游联盟的相继邀请,奚志农连续几年夏天或拍摄,或带领环保团队行走在加拿大的东西两岸,并在加拿大有了五千多公里的公路驾驶体验。今年夏天,他又有了在加拿大海洋省份拍摄鸟禽和河狸的经历。
“我每次来加拿大恰巧都是夏天,所以加拿大给我的颜色就只有两种,蓝色和绿色。”奚志农由衷地说。“那么广阔的的森林、绿色;星罗棋布的湖泊、河流、海洋还有蓝色的天空,极致的蓝色…….”这对于日常加拿大人心中红白(国旗)色的加拿大,真是个颠覆式的认知。记者边听奚志农聊,思想边开小差,也许,我们在这里时间长了,对于加拿大的蓝和绿已司空见惯,不以为意了。
“这就是大自然淋漓尽致的存在。土地面积比中国大,而人口还没有我们云南省的人口多,这实在是太令人羡慕和嫉妒了。这里谁关心PM指数? 因为PM指数都是个位数,谁家还需要买空气净化器?加拿大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那幸福指数简直就是爆棚啊!这样的自然环境,实在太好,太好了!“奚志农感慨到。
“加拿大人在我眼里也只有两种:一种是在自然当中尽情体验、探索和享受的人,而另一种是为在自然中体验探索的人们提供服务的人,比如带人徒步、带人漂流、带人看熊、带人看鲸、带人在海洋中与三文鱼同游等等。在刚刚结束的魁北克省旅游联盟安排的活动中,在原住民的小型营地,一位原住民小伙子带我们去看河狸,那经历也很特别。每个加拿大人都在充分地体验和享受自然的不一样和自然的美丽,简直到了极致,这就是加拿大!“奚志农对加拿大的美丽大自然赞不绝口。
一样的城市与乡村
“我觉得加拿大的城市与乡村的生活并无大的差别。蒙特利尔更是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聊到这个话题,奚志农侃侃而谈起来:“那次我的朋友带我去爬蒙特利尔的皇家山,然后我们又去参观了圣约瑟夫大教堂,在艺术中心观看热闹非凡的爵士音乐节,晚上又去看了色彩缤纷的大型焰火节。穿过现代化的会展中心,就到了古老欧洲韵味的老港。哇,这就是加拿大城市中无处不在的现代与传统的交相辉映啊!实在太完美了!”。
说到加拿大对传统保护,多元文化的融合,奚志农说有两件事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事是,我在多伦多附近拍摄野生动物,我在墙上看到一幅壁画,壁画上的服饰和福特车显然是一百多年前的,再看看当时我自己所处的环境,与一百多年前的自然环境毫无差别,只是人们的服装有所变化而已。我想,这就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一百多年了,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有一件事就是有次我开车走在安省的马路上,突然看到一对十八世纪装束的夫妻正赶着一辆马车自在地走在大街上准备到不远处的教堂里做礼拜。我当时都惊了,这是在拍电影吗?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十八世纪迁徙到加拿大的德国人的后裔,他们不用电,不用自来水,孩子们不去学校上学。加拿大政府会怎么做?“他笑看反问。
“加拿大政府做的事情就是帮他们修一条土路,让他们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自己的所有习俗。我当时真的就由衷佩服加拿大政府。“他深深地叹服道。“这就是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完美结合,而且这种结合无处不在,蒙特利尔更是如此。”
“在北美,我觉得乡村和城市差别并不大,城市能买到的,乡村也能买到。拉斯维加斯荒原上的一所房子和纽约华盛顿的一所房子没有区别,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毫无本质的区别。差别也许仅仅在于,城市里有堵车的烦恼,而乡村没有这个烦恼。”奚志农笑说。“在加拿大、美国这些国家,公路体系之发达,生活之便捷,教育方式,资源的合理分配等,使得城市、乡村整个生活方式都无大差别。我认为这就是发达国家。就是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所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深入地学习。”
环保是一种日常行为
与奚志农的交谈,绕不开野生动物。对野生动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已深深植入了奚志农的骨血当中。
1984年至1986年期间,身为学生的奚志农利用假期多次回到家乡巍山,进行鸟类迁徙的研究,在他的推动下,中国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在云南巍山设立了一个鸟类环志站点,至今这里仍然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由民间人士推动建立的鸟类环志站点。在此期间除了推动鸟类环志工作,奚志农还将他在考察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写成考察报告,通过多种途径发表, 推动了云南立法禁止当地居民捕杀迁徙候鸟。
从加拿大的西岸到东岸,奚志农总是能看到自由自在的动物们。他说,“从西岸开车到东岸,一会儿就能闻到空气中臭鼬的味道,随意就能在高速路边的林子里看到兔子、狐狸、小鹿和大Moose(驼鹿)。这是多么美的环境啊!可惜我这次来魁北克没有看到大Moose. 上次在BC省看到了。”随即他半开玩笑地说:“在加拿大,野生动物们根本不用担心自己被猎杀,也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最要小心的反而是会不会一跑出树林被车撞到。在这里最开心的野生动物就是乌鸦,因为乌鸦作为清道夫,绝对不愁找不到吃的,路边随处可见被车撞死的浣熊和小狐狸等小动物。“他顿了顿,随即又说道,“听说魁北克省每年被河狸啃掉的树木就是成千上万棵,我又一次惊了。这在别的地方,你觉得可能吗?“他哈哈笑起来。
“加拿大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之多,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加拿大各级政府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建立了完善的国家公园以及大大小小的省立公园体系,政府不用天天说,要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如何爱护环境,这根本不需要去说。加拿大无论社会体系,家庭教育等体现出来的,都是将对环境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爱护,对野生动物的亲近,渗透到每一个加拿大人的血脉当中。我想这就是加拿大政府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实际的行动吧?”
在大理苍山建加拿大式“游客中心”
谈到加拿大国家公园体系,奚志农话匣子又打开了。“我将加拿大国家公园这套体系借鉴到了云南苍山上。”
“你知道吗?我第一次上苍山,走进游客中心歇脚,进去之后我才领教了这个设施。是什么?供销社了解吧?所谓的游客中心就是六七十年代的供销社水平。”他叹息。“世界级的风景,世界级的索道,但对游客的设施却是供销社水平,根本不考虑怎么能让人待着舒服一些!我当时就不由得一股怒气。”他说。
“更可怕的是这么差的设施。”他补充道,“能让人爱上如此美景吗?”此后,“我慢慢有了一个想法,要先让公众对自然环境产生感情,才可能出现一股自发保护自然的力量。我来过加拿大那么多次拍摄野生动物,去过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加拿大国家级公园、各省的省级公园的见闻和经验,我想要一个象加拿大国家公园那样的游客中心在苍山上。”奚志农说道。
“抱怨有什么用?要么就去做。“奚志农继续说道。在他的倡导下,也如他自己说,在各方各面的“化缘”和努力下,目前,在云南苍山上有了一个小有规模的“苍山自然中心”。“与加拿大国家公园的游客中心还有差距,只希望游客由此对苍山有更多的和更直接的了解!”
喜欢的事儿,就要坚持
谈及奚志农将来的计划和目标,他说:“用影像保护野生动物是我终生的目标和理想。”这几十年来,奚志农一直在云南和北京之间兜兜转转。1999年,他告别《东方时空》,从北京回到滇西北,在中甸创办“绿色高原”。2002年,自认天生对大城市有陌生感的他,来到北京创办了“野性中国”这一用影像的方式去保护野生动物的民间机构。
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是“野性中国“从2004年开始的项目,其设立初衷旨在提高自然保护区一线工作人员、野生动物研究人员的摄影能力。奚志农解释,“因为他们在野外的时间多,碰到野生动物的机会最多,如果具备一定的眼光和技术能力,就可能出现更多野生动物的影像。”而在全世界,影像正逐渐成为保护自然的有效力量。
“因为没有见过,又谈何保护呢?我就非常遗憾,从来没有亲眼见过穿山甲。一个民族能把一个物种给吃灭绝了,这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恐怖的事情。所以,我希望能让影像记录各种野生动物种群,用影像去让中国的民众们认识野生动物,让中国的民众有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的意识。”奚志农说道。
今年是奚志农摄影训练营开办的第14个年头,“我们有过很多零的突破,很多物种第一次被拍到,”奚志农希望野生动物摄影这个“行业”能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但他也很清楚,“在中国,它还没有成为一个行业,以此为生的人还是有限的。”
“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呢?很累很苦吧?”
“因为喜欢,喜欢就要去做,喜欢就坚持做。“奚志农轻描淡写道。”野生动物摄影师注定孤独,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很多时候你只有一个人。“他笃定而从容。
寄语读者
在采访的最后,奚志农说:“借助七天传媒,我想说加拿大最大的财富就是自然环境。移民来到加拿大,大家应努力做一个加拿大人,尝试露营、漂流、滑雪、体验野外生活,和大自然充分接触,享受大自然,在大自然里愉悦身心,这才是移民来加拿大最大的价值所在。可别再象在国内那样,吃吃火锅,打打麻将,那多没意思啊。还不如别移民了, 既然选择了加拿大,那么就努力学习加拿大人的生活方式,好好爱大自然!”
采访次日,奚志农到Costco购物,商场门口的电视机里正在播放的野生动物画面吸引了他的脚步。他指着每一帧闪过的镜头快速说出了好几种记者听都没听说过的动物,令人不免感慨,也许正是这种对野生动物的热爱,造就了他的传奇。
本文转载自:七天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