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这一命题因一份联合国机构的评估报告再度引发广泛关注。 2018年10月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全球升温1.5ºC特别报告》。 报告拉响警报,强调当前迫切需要采取严厉措施,防止全球变暖超过1.5°C。报告称,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世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预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至2052年间就会比工业化之前水平升高1.5°C。 我们已经目睹了全球升温1.0°C的后果,极端高温天气、暴雨和干旱的发生频率都在增加。
“全球变暖”这一命题因一份联合国机构的评估报告再度引发广泛关注。
2018年10月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全球升温1.5ºC特别报告》。
报告拉响警报,强调当前迫切需要采取严厉措施,防止全球变暖超过1.5°C。报告称,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世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预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至2052年间就会比工业化之前水平升高1.5°C。 我们已经目睹了全球升温1.0°C的后果,极端高温天气、暴雨和干旱的发生频率都在增加。
2015年12月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要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C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C内而努力。但报告强调,如果能将全球变暖的水平降至最低,将更好地避免一系列生态环境损害。比如,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在升温1.5°C的背景下,要比升温2°C低10厘米。同样,控制升温幅度也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避免更多的物种丧生和灭绝。 报告认为,要实现全球气温升高1.5°C以内这一目标,全球各国土地、能源、工业、建筑、运输和城市建设等各个层面都应迅速推进“深远而广泛”的变革,以使人为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至2030年要比2010年水平减少45%,2050年要实现“零净排放”,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消除量对等。
《巴黎协定》通过之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受邀于2018年制作一份《关于全球升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的影响和相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特别报告》。 IPCC接受了邀请,并补充说,需在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的背景下研究这些问题。
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 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控制全球变暖的幅度有助于缩小其对农业,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危害。气候行动是一项值得做,也非做不可的投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特别报告中国作者之一姜克隽对此评述称,正如特别报告强调的,实现更小幅度的升温对人类社会是有利的,为此IPCC报告针对这一问题已指出一条整体路径,即实现1.5℃目标需要求全世界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即零排放),而如何应对如此快速的转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现有的技术已经大致能帮我们实现1.5℃的情境。但是快速的转型和变化会带来众多社会影响,比如失业、传统产业的转型,这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姜克隽称,应对气候变化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可能对中国更加有利。比如,中国低碳能源企业已经全球领先,全球的减排、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对中国的技术发展和出口尤其有利。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室研究员,IPCC第五、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主要作者陈迎评述称,IPCC发布的报告是一个客观平衡的文本,这符合IPCC的职责和宗旨:它不直接给出政策药方,只是提供与政策相关的科学信息。
“关键是,实现目标的难度大大的增强了。要实现这一目标,除理论上可行之外,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社会的接受程度都需要得到考虑。人类社会距离真正能够实现1.5℃目标依然很远。”陈迎说,1.5℃报告毫无疑问会深化全球对于该目标的认识,但对于气候谈判和气候行动的影响难以立竿见影。
陈迎表示,对于中国而言,设定1.5℃目标虽然不一定能实现,但至少有助于实现更宽松的2℃目标。
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傅莎说,从目前全球各国的国家自主贡献(NDC)来看,实现1.5℃目标非常困难,这些科学研究会为中国减碳目标的设定提供一些参考,进一步增强中国在气候政策上的动力。
此外,陈迎还表示,本次报告在题目上就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减贫”,气候变化的议题越来越需要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来讨论,谈论相关对策不能把眼界局限于气候变化来谈气候变化的问题,一定要强调可持续发展、公平、减贫。
当前相关行动已经开展,但还需加速推进。显然,《巴黎协定》作出的承诺还不够给力。我们要做就要做到极致。
欣喜的是,我们开始看到重大转变。可再生能源相较化石燃料,在价格上已占据优势。越来越多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意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后果,并要求采取行动。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互相影响,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些因素也恰恰会加重气候变化。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气候行动不但不会阻碍经济,反而会推动它蓬勃发展。我们已经有很多成功案例,再也没有任何借口阻止我们继续前行。
《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的重要发现
气候影响全球温升2℃的真实影响将比预测中的更为严重,这也意味着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并不能有效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坏影响。若将目标调整为1.5℃,我们将能避免大量因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与风险。比如:
※ 在温升2℃的情境下,科学家预测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将退化;而在温升1.5℃时,珊瑚礁退化的比例减小到70%-90%。
※ 在温升2℃的情境下,北极夏天完全无冰的情况每十年就会发生一次;而在温升1.5℃时,这一风险降低到每百年一次。
※ 将升温控制在1.5℃将能避免至少150至250万平方公里的永久冻土解冻(接近墨西哥的国土面积)。
※ 在世界的多个区域(包括亚洲东部和北美洲东部),温升2℃情境下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概率要比1.5℃时更高,因热带气旋导致的强降水概率也更高。
※ 温升1.5℃情境下森林火灾的影响比2℃情境下有所减弱。对人类的影响※ 与2℃目标相比,将温升控制在1.5℃将能在2050年前避免几百万人暴露于气候风险及其导致的贫困。
※ 与2℃目标相比,将温升控制在1.5℃将让受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紧张影响的全球人口比例减少一半。
※ 在温升2℃时,全球海洋渔业捕捞量预期将减少300万吨;而将温升控制在1.5℃,捕捞量的缩减量能降低到150万吨。
※ 气温升高将对畜牧业产生负面影响。经济趋势※ 将温升控制在1.5℃之内要求土地利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城市等行业和领域中“快速且深远”的转变。
※ 不同领域的转型都需要在现在就启动并在接下来的20年中持续进行。能源转型和变革性改变※ 在温控1.5℃情景下,到2050年,煤炭在全球电力供应中的比例需要降至接近为零。
※ 要将温升控制在1.5℃之内,到2050年全球电力供应的70%-85%需要来自可再生能源。
※ 相比起2℃目标,实现1.5℃目标所需的能源投资要高出12%,2050年在低碳能源技术和能效上的年度投资将比2015年多出5倍。
※ 要将温升控制在1.5℃之内,2050年时工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10年低75%-90%。碳减排及超出路径※ 不使用或者使用有限对冲项目的1.5℃路径模型,都需要在本世纪内利用碳清除技术去除1000亿至10000亿吨二氧化碳。
※ 特别报告推荐对一系列的技术进行投资,包括土壤固碳、生物能和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直接空气捕获技术等,并重点指出保护天然碳捕获系统如农业、森林和湿地。
※ 如果我们错失1.5℃目标,需要通过对冲手段重新回到轨道(即超越路径),地球将面临更高的风险。
全球升温环境下,实现1.5℃目标虽然任重道远,但是依旧可行,需要上至政府下到个人全球共同行动来保卫我们的生存环境。
何为IPCC?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是评估与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的联合国机构。IPCC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 Environment)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始建于1988 年,旨在为决策者定期提供针对 气候变化、其影响和未来风险的科学评估,并提出适应和减缓战略。IPCC有195个成员国。
IPCC的评估可向各级政府提供可用于制定气候政策的科学信息。IPCC的评估是向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提供的关键信息。IPCC报告分几个阶段起草和评审,从而保证客观和透明。
IPCC对每年发表的成千上万篇科学论文进行评估,向决策者通报我们已知和未知的有关气候变化的风险。IPCC可确定科学界有哪些共识,哪里有意见分歧,哪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它并不自行开展研究。
为编写报告,IPCC 会动员数百名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和官员具有不同的背景。IPCC秘书处仅有十几名长期职员。
IPCC有三个工作组:第一工作组涉及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第二工作组涉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适应和脆弱性;第三工作组涉及气候变化的减缓。IPCC还有一个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专题组,是负责制订排放量和清除量的测量方法。
IPCC评估报告包括三个工作组各自的报告和一份综合报告。特别报告是对跨越多个工作组的跨学科 问题进行评估,此类报告比主要评估报告篇幅更为短小,内容更为侧重。
第六个评估周期
2015年2月,IPCC在其第 41次会议上决定编写第六次评估报告(AR6)。2015年10 月,在其第42次会议上,IPCC选出了新一届主席团,由其负责监督将在该评估周期编写的本报告以及特别报告。
2016年4月,它在其第 43次全会上,IPCC决定编写三个特别报告,一份方法学报告和 AR6。
旨在细化《2006年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方法学报告》将于 2019 年完成。除了《全球升温1.5ºC 报告》,2019年IPCC还将完成另外两份特别报告:一份是关于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洋和冰冻圈的特别报告;另一份是关于气候变化、荒漠化、土地退化、可持续土地管理、粮食安全及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的IPCC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继三个工作组的 AR6报告将于2021年完 成后,AR6综合报告将于 2022年上半年完成。
来源:NASA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