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银川多处古建筑存消防隐患

    “1·12”云南香格里拉古城火灾事故为我们对古建筑的安全问题再次敲响警钟。1月13日,宁夏银川市文物局、宗教局、消防支队组成检查组,对全市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 检查组分别对银川海宝塔寺、中山公园文昌阁、清真中寺、地藏寺、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遗址等国家级、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检查。 检查中,消防人员发现在海宝塔寺中使用明火取暖,清真中寺、地藏寺存放大量可燃木材的情况,在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遗址内发现灭火器配置类型与场所不符的情况,当场要求立即清理并将设备更换。 检查组在检查过程中,要求各单位要建立健全防火巡查制度,强化火源的监督管理,管理人员及员工要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 古建筑的格扇图样还有吗

    古建筑的格扇图样还有吗

    我有一些格扇门的图片,但不知道图样的名字,请教各位大侠,如果有其他的图片,可以传给我吗

  • 下雨不怕!看古建筑是如何排水的?

    下雨不怕!看古建筑是如何排水的?

    巧用结构与材料——屋顶排水中国古建筑防水有“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设防,刚柔并济”的理念,说到“排水”,古人首先是从屋顶下功夫。古代建筑的屋顶,多采用高屋脊、大坡度的设计,靠近屋脊两侧的坡度超过60°,而在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水急下,再因惯性冲出檐外。 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多用大坡度的设计,靠近屋脊的坡度超过60°,而靠近房檐的坡度小于30°,利用惯性使快速流下的雨水冲出屋檐外。各种屋顶式样中最有利于排水的,叫做悬山顶。所谓“悬山”,就是屋顶房檐伸出“山墙”外,显然更容易将雨水排出。悬山顶在屋顶的式样中,等级不高,因此多

  • 古建筑消防探测器该怎么布置?

    古建筑消防探测器该怎么布置?

    最近在古城消防,只做消防,各种客栈,餐馆,酒吧等等,都是 木结构,而且内部你叫复杂,有的局部层高很低,2米左右,局部又很高,5,6米左右!都是坡屋面,大部分是人字坡和斜坡面。而且屋顶都是那种有点粗的圆木分成距离不大的条文形状,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下,毕竟我之前消防基本没做过;谢谢各位前辈指教啦!!1,我在屋顶设置的探测器选择烟感可以吗?2:当地政府要求提高保护等级,要求缩短一半保护半径,规范是人字坡屋顶是在屋脊设置探测器,缩短一半保护半径后,我还是在屋脊主梁上布置,缩短探测器间距还是把探测器分布在主梁两侧比较好?

  • 通过连廊连接的仿古建筑消防如何考虑

    仿古代书院,供参观用,通过敞开连廊连起来,最高建筑三层,单个体积最大4000,消防怎么考虑吗?防火间距超过6米 ,连廊和亭子为木结构。

  • 日本古建筑的一些3D模型

    日本古建筑的一些3D模型

    日本古建筑的一些3D模型:lol

  • 有关古建筑空调设计问题

    我们公司现在有个设计方案是古建筑,层高有事2-3的,单栋面积在500-1000m2,总建筑面积为20000m2,现在顶层没有吊顶,请问空调怎么设置?

  • 世界各国的古建筑,开眼了!

    马里安曼兴都庙色彩鲜艳

  • 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与消防设施选择

    古建筑消防保护技术与消防设施选择

    古建筑是研究古代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料,具有不可再生性。古建筑一旦被火灾破坏或烧毁,造成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而古建筑因自身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缺乏、用火用电不规范、消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而火灾危险性很大。因此,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刻不容缓,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古建筑的消防工作中,保证消防安全,已成为公安消防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南京,江苏省会,依钟山,临长江。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此

  • 如何继承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风格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建筑的要求已不再停留在经济和实用的层面,而对其审美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独树一帜,我们有义务将它继承并发扬光大。

  • 细品古建筑--参考图片一组

    细品古建筑--参考图片一组

    细品古建筑--参考图片一组

  • 古建筑--碾坊设计方案

    刚做的一个古建筑设计方案,碾坊。请大家指正!!

  • 古建筑保护中的科技问题

    古建筑是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传统结构营造的,也是用传统技术使之延续至今。那么在今天的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中引进现代科技是否正确,是否必要,引进中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下面结合故宫保护工程实践,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利用现代科技,全面、深入、确切地认知文物建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是故宫大修工程遵循的根本原则。前辈文物保护专家把这个原则具体化为“原型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技术”。那么,故宫古建筑群和故宫的每一栋建筑的原状到底如何,就是我们为贯彻《文物保护法》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1、认知和记录建筑的原型制 按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常规,在进行古建筑维修之前,必须进行现状勘查和勘测。在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只能用最基本的手工工具进行徒手测绘。 80多年来,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人们创造了数不清的新技术,就测绘行业说,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突出的一项。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作进行研究,随着工程进展,对故宫每一栋单体建筑

  • 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

    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

    文化 罗哲文古建筑研究保护一生缘 -------------------------------------------------------------------------------- http://www.renwu.com.cn/ 2005年第11期《人物》杂志 (文/刘东平)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古建筑主要是木石结构,我称之为木石的史书,综合的艺术,历史的见证。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一个是实物的历史。中国历代的各种建筑,宫殿、园林、寺庙、民居等,都是实物的历史,历史凝聚在了这些实物身上,它们也验证了历史。——罗哲文 年逾80岁的罗哲文先生,今天仍在古建筑文物保护的领域里奔波、忙碌着,经常是提起箱子就走,下了飞机又上火车,一个月数次出差在外,不在家是常事。问及罗老如此辛苦,身体是否吃得消,他笑笑说,从前我们经常一起去跑的“三驾马车”(历史学家单士元,96岁,建筑学家郑孝燮,88岁,

点击加载更多

古建筑消防

古建筑消防专题,为您提供古建筑消防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古建筑消防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古建筑消防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