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结构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主要是为了克服因温差使混凝土收缩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应考虑在有效降低温差、收缩应力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来取得数据。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一般在室内或土中为30m左右,在露天则为20m左右,如考虑沉降的话,通常在主楼与裙楼交界处裙楼一侧第一跨1/3处附近设置。后浇带保留时间应根据设计确定,若设计无要求,一般至少保留28d以上。后浇带宽度应考虑施工方便,避免应力集中,其宽度一般为800~1000mm.后浇带内的钢筋应确保完好。 一、后浇带模板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模架及模板、梁、板应为受弯构件,跨中下部受拉、上部受压,从后浇带拆除时间滞后的实际情况考虑,要求根据后浇带的宽度设置单独的模架及模板。否则,拆除模板时必然会影响后浇带处模板及支承的安全和稳定性。一旦模板支架及模板松动,梁、板就会由受弯构件转为悬臂构件,改变了原设计的受力特征,从而带来梁、板靠近支座处上口出现裂缝等质量事故隐患,更何况综合定额数据反映,后浇带定额费用与混凝土梁、板结构定额费用相差较大,说明定额取费已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