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混凝土施工的防护措施
北方广大地区有较长的寒冷季节,这些地区混凝土的冬季施工是必不可少的。从多年的施工实践及研究的结果认识到,当环境温度降至 5℃再不回升连续 5天以上时,只要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施工的混凝土不要早期受冻。使施工后的外露混凝土降至0℃以下,就会使工程有其它季节一样好的效果。 1 冬季混凝土施工受冻问题分析 1.1 温度与砼强度的关系 混凝土捣拌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有高的温度,是由本身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组合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快;而当温度降至 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游离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这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强度也不再上升。温度继续下降,当混凝土中的水全部结成冰,由液相变为固相时,体积膨胀约9%,同时产生大约 20kN/m 的侧压力。这个应力值一般大于混凝土浇筑后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致使混凝土受到程度不同的早期破坏而降低强度。此外当水结成冰后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这种冰凌会减弱水泥
关于冬季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的探讨分析
一、混凝土冻害原因:混凝土路面应尽可能在高于5C的气温条件下施工。因为其强度增长主要靠水化作用,水结冰时,水化作用停止,而且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促使混凝士结构松散破坏,因此,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一5C时,应停止施工。当昼夜平均气温在5℃至-5C之间,则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方能施工。我省气温虽然昼夜温差较大,但12月份昼夜平均气温都在5℃至-5℃之间,顾应采取保温措施施工。 二、混凝土冻害的影响因素: 影响道路混凝土面层冻融破坏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如下: (一)内部因震:如骨料、水泥、外加剂、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含气量、配合比,即混凝土本身的质量。 (二)外部因素:如冻融温度、冻融速度、湿润条件、冻融循环次数,即影响混凝土的工作环境条件。 (三)构造因素:如有筋无筋、体积大小、厚薄、排水措施等。 (四)施工因素:如配合比、拌合、浇捣、养护条件等。 上述诸因素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决定着混凝土冻融破坏的程度和速度,主要因素如下: (一)混凝土设计抗冻标号偏低:决定混
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措施和施工
摘 要: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优良的平顺性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以其维护快捷而用于不良地基路段,要保证路面平整度的高品质,主要决定于施工,但在设计中也要重视。本文从影响远期和竣工平整度的因素,提出设计、施工注意事项。 一、影响远期平整度的因素及对策 1、竣工后路基沉降按高等级公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建成的路堤本身固结沉降很小,主要是软弱地基的沉降。工后沉降量大,意味着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大,造成路面变形、起伏。在冲积平原、湖相沉积地区、湿粘性黄土地区、滨海滩涂等地质不良地段修建公路时要进行地基处理,目前已有许多较成熟的处理措施。实际采用何种措施,一般用经验比照和前期试验择优。在许多场合,由于工期短来不及提前试验,也没有足够的沉降期,采用加强、加固及其复合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工后沉降。在软层埋置较浅及层厚较小时,可采用挖除换土法彻底处理。采用粉煤灰路堤具有工艺简单、适用性广的特点,更宜用来作桥头填土。对轻度软基区常采用的砂垫层隔离排水措施,要预留沉降高度,避免沉降后低于地表而形成蓄水层。支撑性加固地基方案施工时一定要达到持力层,不能悬空,否则效果大
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浅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公路施工行业的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之发生的路面施工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开展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进行了分析,确保了路面施工的正确进行。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坚实、耐久、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稳定度好等特点,因而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关键是质量控制。怎样控制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使其更长时间地服务于人民,是摆在公路工程建设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原材料 准备阶段,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当是质量控制的要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是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应对选定的石料、矿粉、沥青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同时,对碎石、矿粉的选定应考虑到供应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具有大规模、机械化施工的特点,应保持原材料的供应不会影响施工日进度。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必须进行同步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一经确认便不得随意更改,应严格按照沥青混合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