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造价按用途如何分类?
园林工程造价按用途分为标底价格、投标价格、中标价格、直接发包价格、合同价格和竣工结算价格。下面分别介绍:1.标底价格:它是招标人的期望价格,不是交易价格。招标人以此作为衡量投标人投标价格的一个尺度,也是招标人的~种控制投资的手段。编制标底价格可由招标人自行操作,也可委托招标代理机构操作,由招标人作出决策。2.投标价格:投标人为了得到园林工程施工承包的资格,按照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的要求进行估价,然后依据投标策略确定投标价格,以争取中标并且通过园林工程实施取得经济效益。所以投标报价是卖方的要价,若中标,这个价格就是合同谈判和签订合同确定园林工程价格的基础。若设有标底,投标报价时要研究招标文件中评标
园林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中,设计师关注的是景观效果,设计变更往往较多,变更费用也较大。这里的苗木不够茂密需要增加苗木种植数量,那里的景观缺少亮点需要增加小品……常常会把工程造价抛在脑后。施工阶段控制造价的特点是可控制的周期长、控制面广、费用支付划分点多、造价是动态控制等,主要应该做好合同、签证、材料、进度款拔付等方面的工程造价管理。1、合同控制: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依据。签订严密的施工承包合同,加强合同管理,才能保证合同造价的合理性、合法性,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的纠纷,维护合同双方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造价。在合同签订前,要仔细分析合同条款,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合理规避风险,防范不可预见的经济损失和索赔。在合同签订后,合同及补充合同协议及至经常性的工地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等作为合同内容的一种延伸和解释,必须完整保存。同时建立技术档案,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积极主动措施,最终达到合理低价、合格质量、合同工期三大目标。2、签证内容控制根据全过程造价控制业务要求,造价控制工程师要深入工地现场,随时查看工程
新工程造价时代,信息即场景
在移动互联网推动下,商业快速进入信息场景化时代。用户基于场景产生需求,信息基于场景匹配用户需求。这一现象在工程造价领域也不例外。 所不同的是,工程造价的信息场景化更多是由市场促成的。 政府减弱指导,市场加强竞争之后,新趋势才开始在工程造价领域凸显: 一方面更重视全盘资源整合。 工程建设是多个单位、多个阶段组合与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单位、每个阶段承担的作用不同,对具体造价的专业需求也不同。但具体项目实施中,如将各环节分配由不同单位去完成,既增加沟通成本、信息延误、协调工作难度,又浪费时间和资源。 全产业链、多方位造价管理有力破解这一难题。因此工程造价的业务范围逐渐由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延伸向实施前期、实施后期。
浅谈造价信息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工程造价信息是省内各地、市、州的建设工程造价定额管理部门对本区域内的建筑材料市场价格,进行市场调查,综合分析确定并定期向社会发布的建材参考价格。它是建设、施工单位编制工程预、决算的重要参考价格依据。工程造价信息的制定和发布,有利政府对国家投资建设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投资计划的决策和管理,有利于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公正进行工程招投标工作;有利于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和审计部门规范进行建设工程造价的中介服务与管理;有利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公平工程造价的决算。它对平稳建材市场物价,方便施工管理,提高社会工作效益,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有些地方的工程造价定额管理部门,对信息价的制定和发布工作不够慎重和认真,使得信息价和市场实际材料供应价严重偏离,同类、同品牌、同规格的材料信息价过分高于市场实际材料供应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