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和玉环施工局坎门项目部"事故
关于对第五分局洪口项目部“1.1”道路交通事故和玉环施工局坎门项目部“3.13”淹溺事故处理的决定2009年1月1日,第五分局洪口项目部,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经宁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认定,夜间驾驶机动车未降低速度谨慎驾驶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其过错行为对本事故发生起直接作用,驾驶员承担事故全部责任。2009年3月13日上午7时左右,为玉环施工局坎门项目部运送石料的一艘抛石船(京海266),到达坎门港防波堤外约300m处抛了前后锚,项目部施工员叶华新上船沟通施工事宜。8时40分左右,京海266船松开后锚移位过程中,遭遇横浪冲击,船体被冲上扭工块搁浅向右倾斜下沉。船体沉没后船上7名人员全部落水(6名为船员),6名船员获救,叶华新不幸遇难。负责事故调查的玉环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船原设计为内河工程船,稳性要求不符合在沿海施工作业,是船舶沉没的主要原因。上述两起事故,均已由当地有关部门调查结案。为严肃公司安全生产纪律,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经公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对上述两起事故责任单位的有关责任人按公司《安全事故和违规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2010年6月30日,由长安大学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技术研究”课题在西安通过公安部主持的验收。 该课题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果:一是研制了道路交通事故背景因素指标体系,开发了事故信息采集软件系统,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基于公安专网的道路交通事故背景因素数据及事故信息数据库,并实现了与全国气象数据、车辆数据、驾驶人信息数据、道路信息数据、地区经济信息数据和人口信息数据的关联调用。解决了道路条件、交通环境、车辆构成及技术状况、驾驶人素质及技术水平、行人出行状况与行为习惯、道路运输管理体制、道路安全管理体制等道路交通事故相关背景因素的清晰描述与定量化评估技术问题。
道路交通噪声评价及防治对策
摘要:分析了道路交通噪声产生的原因,对乌鲁木齐市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道路交通噪声;噪声控制;降噪路面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交通噪声声源流动、声级高、干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严重扰乱了城乡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新建扩建的街道、马路使原来偏僻、安静的区域变成了繁华嘈杂的闹市,从而加重了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 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及特性 道路交通噪声通常由车辆自身噪声和车辆运行噪声组成,其中车辆自身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和传动噪声。车辆运行噪声包括轮胎噪声及鸣笛噪声。以上占主要支配地位的噪声为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排气噪声和鸣笛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源头具有流动性,是一种60~80dB的中等强度的随机非稳态噪声,并与道路车流量、车辆类型、行驶车速、道路状况等密切相关,具有如下特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