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培植的比较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植物配置更是一门科学、艺术,是绿地建设的灵魂。它融合、渗透、演绎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运动诸要素;与植物学、园艺学、气象学、土壤学、美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历史、人文有着诸般紧密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活的空间艺术。为此,我们设专栏,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园林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车生泉教授主持本专栏,试图从理论上、实践结合上,以大量的图照阐述,与读者共同讨论这个古老而又时尚的话题。 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园、一块绿地可以没有地形、没有水体、没有园林建筑......,但是不能没有能给公园带来生机的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却有着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比较两个时代植物
浅谈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培植的比较
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园、一块绿地可以没有地形、没有水体、没有园林建筑......,但是不能没有能给公园带来生机的植物。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的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却有着不同时代带来的独特风格和特征,比较两个时代植物配置的不同特色对于探索未来园林的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植物景观的审美主体(服务群体)之转变:贵族性与大众性 古代的造园家有两种,一为文人雅士,二为具有精湛技艺的工匠。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使用的私有性,这些造园家营建的古典园林或为己用或为封建贵族所有,其审美主体与如今现代园林的服务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如今,私人占有园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城市公园、开放性绿地开始进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园林设计营造的植物景观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欣赏
线与块: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形态的比较与分析
摘要:对比中西方传统艺术可以发现,两者在艺术的总体形态上分别表现出“线”与“块”的特征,这两种特征也表现在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形态中。通过对中西古典园林空间形象和造园要素的比较,分析了“线”与“块”这两种特征在中西园林艺术中的表现,揭示了形态差别背后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文化,希望对更好地在当代园林设计中传承民族艺术精神提供启迪。 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在其形态上反映出各民族艺术的总体特征。中国传统艺术以“线”为特征,无论是绘画、书法、舞蹈、戏曲都是以“线”作为表现和造型的基础;西方传统艺术则体现出“块”的特征,在绘画、雕刻、建筑、音乐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团块性。中西方古典园林尽管在设计手法、风格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别,但在园林空间和各种造园要素上都表现出中西方艺术这种不同的形态特征。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系列介绍
提起古典园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苏州和扬州,这两个地方古时占尽天进,地利,园林依山带水,建造者巧夺天工,人文与自然景观精彩融合,让苏扬两地的园林看起来别有韵味。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随着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上海更是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个闪耀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它的繁华背后,也具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同样拥有很多这样的古典园林,上海的园林虽比苏园不及,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今天去看一看散落在上海各地的古典园林。青浦“曲水园”,与嘉定“秋霞圃”,南翔“古猗园”,黄浦“豫园”,松江“醉白池”合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