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河道治理
一、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指导思想 生态优美的现代城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或自然、或人工的景观水系,它不仅要求水的洁净,而且要求有周围绿地的匹配,从而构成一个具有良好景观的生态系统。因此,对于城市河道的治理,应通过人工恢复河床呈现自然和原始的面貌,建立以河道为主的生态湿地系统。生态治理是近年来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生命的活动,转移和降解,实现生态的修复。这种理念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建立,促成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生产繁殖的空间,而且造价比较低,耗能少,不会形成大量的二次污染,因此逐渐成为现代城市水污染与水体治理的发展方向。1、坚持生态的原则治理河道 生态河道治理的原则,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要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点及水流的多样性。宽窄交替、深浅交错、急流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水,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一
浅析城市黑臭河道水体治理基本思路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低,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需控制在10%以内。截止到2018年5月,我国认定的黑臭水体数为2100个,总流域面积为1463平方公里。然而,当今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水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若不及时对河道进行清理,河道中的氮、磷指数超标,再加上水体流动性差,进而影响河道的自净能力,导致河道常年出现黑臭现象。对此,有关部门要重视起来,加大对河道水体的治理力度,找准污染的根本源头,寻找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1城市臭水河流体的形成因素 (1)城市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缺乏防治措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加重了城市的环境负担。城市水和工业水排放量增加,无处排放的污水集中在附近的河流中。人们的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面浮游生物的数量,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前期建成和使用的污水管道断面不能满足污水排放的要求,导致城市污水管道污水长期外溢,进而污染河流水体。据统计,工业废水对城市水体的污染比例较大,包括一些有毒物质、金属物质、酸碱物质等。由于政
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与设计思路
1、城市生态河道治理理念 首先是对水体质量的要求城市生态河道治理需要更加的注重水体质量。毕竟水体质量好的话才可以保证水下生物的生存。水生物才可以保持多样性。其次,城市生态河道两岸的植被种类需要多样化。同时进行绿色群体的搭配。有关部门需要根据不同的水情选择不同的植被物种。如果本身城市生态河道两岸存在着野生的植被物种的话。有关部门可以做到科学利用,进而营造出更加自然的风情。另外。做好河道横纵向的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横向上要尽量的保持周围空气以及水分的合理流通。这样可以为河道周围的植被生存创造良好的条件。河道纵向上要在实际的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中。更好的依偎河道蜿蜒曲折形态。使得城市生态河道的那种自然特性充分的表达出来。尽量的减少人工痕迹。更好的体现出河道周围的自然特性。 2、城市生态河道设计思路 有关设计单位在对城市生态河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及回归自然的设计思路设计单位以及设计人员在对城市生态河道进行设计时。需要更多地关注城市生态河道本身所具有的的排洪、泄水以
城市黑臭污染河道底泥的治理?
城市黑臭污染河道底泥的治理?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各种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从城市污染河道的角度分析,虽然我国一直加大对城市河道的治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城市污染河道不仅影响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同时对居民生活也有一定影响。与其他河道不同,城市河道的水流比较缓慢,底泥淤积比较严重,想要治理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一定的技术。城市污染河道由于存在上覆水体和底泥,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治理措施。目前比较主要的是采用曝气和生物修复等方式。曝气对城市污染河道黑臭底泥的影响①不同曝气方式对城市污染河道黑臭底泥的影响。在不同的曝气时间下,曝气方式会对黑臭底泥产生性质上的影响。曝气时间长,会直接影响到底泥颜色和气味的改变。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城市污染河道底泥会发臭就是因为整个底泥缺氧。通过采用曝气的方式帮助整个底泥系统充氧,有利于耗氧物质的分解,从而能够改善底泥环境、阻止致黑物质的产生,从而产生良好的修复效果。通过曝气能够使得河道中的表层底泥与上覆水混合,在完成曝气之后泥水混合物会再次沉降,但是这个过程中
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方法
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的设计方法摘要围绕如何进行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从设计的角度对河道生态化治理提出多方面的要求与建议,抛弃传统设计方法,对生态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述。过去,城市河道治理往往偏重于水利灌溉、排水泄洪,护岸硬化、渠化现象严重,加上两岸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的排入,导致很多河道变成臭水沟,水生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中,城市的建设者们开始寻找一条有效的生态化解决方案,以解决钢筋混凝土丛林中人与自然隔绝的现象,创造一个水清岸绿、虫叫蛙鸣、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水岸环境[1]。 生态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措施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而这些措施围绕的核心就是如何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新的挑战[2]。每一个设计元素都应该为生态恢复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形成生态化河道,即通过人工物化,使治理后的河道能够贴近自然原生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步形成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野趣、水质改善、物种种群相互依存,并能达到有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3]。所以,设计者应该多利用自然的抗干扰、自我修复能力来处理人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分享
一、项目概况 1. 基本情况 宿迁市水系发达。有洪泽湖、骆马湖两个湖泊,中运河、淮河等九个流域,黄河、西敏比河等14条区域性河流,柳塘河、利民河等39条主要排涝河道。水生态已融入宿迁居民的生活。麻陵江是宿迁市老城区重要的排涝河道。1974年挖掘,总长度5.2公里,汇水面积11.6公里2,居住人口138500人。河流水质长期处于黑臭状态,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宿迁市叫龙须沟。 2. 问题分析与评估 马林河全面整治之初,历时近半年,从两岸各排水沟追踪源头,并对周围地下管网和污水来源进行详细测绘。一共有28条市政道路,68.6公里的雨水和污水管道,42个居民区,37个单位的庭院,以及沿街1687家商店。找出造成马岭河黑烟的所有原因:第一,污水收集能力不足。Malinghe自北向南形成污水收集系统,但污水收集管道不仅标准低,而且开裂,还埋入河中,长期通河,丧失污水收集能力。二是旧城区污染严重。马来河两岸有144个排水口,其中9个排水口一直有直接排水渠;在老城区,有70多个社区、60个以上的单位庭院和大片寮屋区。没有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