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污泥减量新工艺探讨与分析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但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对普通活性污泥法来说,初沉池产生的污泥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0.2%~0.3%(污泥含水率为95%~97%),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1%~2%(污泥含水率为99.4%~99.6%)"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污泥减量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可能应用于实践的新型污泥减量工艺主要有两段式好氧生物反应器[1]、投加解耦联剂、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回流污泥溶胞工艺等。 1 投加解耦联剂 微生物正常情况下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通过腺苷三磷酸(ATP)和腺苷二磷酸(ADP)之间的转化耦联在一起,即分解一定的底物,将有一定比例的生物体合成。但在特殊情况下,底物被氧化的同时,ATP不大量合成或者合成以后迅速由其他途径释放,这样细菌在正常分解底物的同时,自身合成速度减慢"投加解耦联剂是实现这种代谢解耦联的方法之一。解耦联剂通常为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且一般含有酸性基团,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H+的结合降低细胞膜对H+的阻力,携带H+跨过细胞膜,使膜两侧的质子浓度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