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以接地形式TN-C-S系统为例加以说明,图11.4.20为常用的TN-C-S系统,在电源进线处PEN线分成PE线和N线(N线从此处开始与PE线绝缘),设有重复接地,不安装总等电位联结,如果设备发生接地故障,忽略接地故障点的阻抗,RA与RB串联后再与Z PEN并联,RA+RB〉〉ZPEN;人体阻抗Zh与鞋袜和地板电阻Rp串联后再与ZPE并联,Zh+Rp〉〉ZPE,接地故障电流犐 Id流经相线和PE线、PEN线,返回变压器低压绕组, 即
①阀型避雷器安装位置应尽可能接近保护设备,二者间的电气距离原则上越近越好,以便被保护设备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一般不宜大于5 ma. ②安装在变压器台上的避雷器,其上端引线(电源线)最好接在跌落式熔断器的下端。当跌落式熔断器合上后,避雷器和变压器同时投人运行;跌落式熔断器拉开后,它们又同时停止运行,这就能使避雷器不再经常处于工频电压或操作过电压下。 ③避雷器必须垂直安装,倾斜不应大于]50. ④避雷器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带电部分与邻相导线或金属构架的距离不得小于。.35m,.35底座对地不得小于2.5m,以免周围物体干扰避雷器的电位分布而降低间隙放电电压。 ⑤避雷器的上、下引线要尽可能短而直,不允许中间有接头,连接应牢靠。它与母线、导线的接头长度不应小于100 mm。为防止松动.最好用弹簧垫圈或双螺母紧固。引线不应过松过紧,且不允许有接头。铜线截面不得小于16 mm,铝线截面不得小于25 mm. ⑥避雷器底座对地绝缘应良好,接地引下线与被保护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连接,并与总接地装置相连。
如果把一栋建筑物的所有金属导体做等电位联结,再与基础内钢筋联通,(变电所在建筑物外一段距离,TN-C-S供电形式),对于整个建筑物内的金属导体接地了,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了,不就想当与TT系统和TN-C-S系统合并了么,那等电位联结的接地电阻岂不是要就很小呢,请教高人!
收录于话题
1、降低预期接触电压以接地形式TN-C-S系统为例加以说明,图11.4.20为常用的TN-C-S系统,在电源进线处PEN线分成PE线和N线(N线从此处开始与PE线绝缘),设有重复接地,不安装总等电位联结,如果设备发生接地故障,忽略接地故障点的阻抗,RA与RB串联后再与Z PEN并联,RA+RB〉〉ZPEN;人体阻抗Zh与鞋袜和地板电阻Rp串联后再与ZPE并联,Zh+Rp〉〉ZPE,接地故障电流犐 Id流经相线和PE线、PEN线,返回变压器低压绕组, 即
等电位不就是类似接地吗,它是怎么做成等电位的啊,感觉就是把所有设备金属都接根线过去,这样就能等电位吗还有均压环,就那样在建筑物上绕一圈就能起到等电位的作用吗
搜集的有关等电位联结的相关资料,有专业的论文,有王厚余先生的讲解;
卫生间和淋浴室的等电位端子和建筑总等点位联接后还用和淋浴设备的控制箱内的PE排联接吗??为什么,规范上是怎么要求的???
卫生间等电位可以这样接线吗?
卫生间等电位这样接线可以吗?
等电位联结浅释一、 总等电位联结比接地更有效地降低接触电压 过去的老概念是凡电气装置都要打人工接地极,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或重复接地,这样人身就安全了,现在这一概念是多少已经过时了。按等电位理论,接地不过是以地电位作参考电位的一种等电位联结,但在许多情况下它并非等电位联结的最好形式,也即它并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人身电击事故。 这可用图1来说明,在图1(a)中,电源处作有系统接地,其接地电阻为RB,但建筑物内电气设备未作保护接地,即未与地作等电位联结。如图所示,当设备绝缘损坏时,其外壳将对地带220V的UO相电压,此电压即人体的接触电压UC,人体触及该外壳时电击致死的危险很大。在图1(b)中设备外壳经保护线(PE线)接地,即与地作了等电位联结,其接地电阻为RA,如发生上述接地故障,将有一接地故障电流Id经RA、RB返回电源,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也即人体接触电压UC′将自220V降为Id(RA+ZPE),Id还能使线路上的保护电器切断电源。对比图1(a),电击致死的危险大大减少。如果按图1(c)所示在建筑物中作总等电位联结,即在电源进线处将PE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