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简介:根据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 探讨了节点的传力及破坏机理, 提出了端板连接节点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步骤, 弥补了规范的空白, 也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参考。 投稿网友:hgzjw007 上传时间: 2013-08-12
我设计出来的梁柱节点全部如图那种,怎样才能设计出梁两端变截面,加掖那种呢
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清楚——梁梁拼接节点位于塑性铰区(塑性耗能区),应按抗震的极限承载力要求进行设计;避开塑性铰区,则按静力设计的要求即可。
多层钢框架梁柱节点很多设计图纸有的采用铰接,有的采用刚接,我个人认为:无论强轴还是弱轴均采用刚性节点为好,这样可节省材料。不知大家有何高见??
各位考友: 想问一下大家对《抗规》D.2.3第2款的理解,“四边有梁的约束影响系数,验算柱宽范围内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时可取1.5;验算柱宽范围以外核心区的受剪承载力时宜取1.0; 这条字面很好理解,但具体计算时对于柱宽范围内的“bj”是否应该取柱宽,柱宽范围外的“bj”是否应该取“梁宽减柱宽”?我在做兰定筠的实战训练,第四天的71题给出答案对柱宽范围以外仍然取得“bj"等于500(此尺寸为柱宽度),大家是如何理解这点的?
钢框架一般框架梁在柱子的侧面刚接,顶层因为没有上去的柱子了能否在柱顶刚接?参照钢平台的梁柱铰接节点,柱顶做一块钢板,梁在柱顶钢板上接,只不过要将梁梁的翼缘板焊接,梁的翼缘板再跟柱顶钢板栓焊,是否可行。 另外,有没有圆钢管柱与箱形截面梁的连接做法?
STS的钢框架梁柱节点弱轴这样处理合适吗?见下图
希望下面的附件能给正在进行钢结构梁柱节点设计有朋友们一些帮助。
论文简介:框架梁柱节点性能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条件和方法的差异, 使得这些成果的适用性、可比性存在不足, 并影响到其推广应用。基于结构体系优化的趋势和节点刚度研究的深入, 对框架节点性能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重点评述了弯矩-转角关系中的转角测试技术, 指出转角测试存在节点域变形的考虑、转角的定义和组成、测试方法的选择等问题。
STS节点设计的时候,有些节点总是出错,如如论梁选的多大 节点文件里面总是是“梁翼缘与柱连接连接焊缝焊脚尺寸 Hf = 8 mm” 为什么都是8mm?
高规C.1.1设防9度及1级的框架求节点核心区剪力设计值中Mbua需要考虑抗震调整系数吗?同时剪力设计值也是按两个公式中取大值?
框架梁柱节点的箍筋必须设置
最近有个单层小操作室,业主要求梁柱采用普通螺栓连接。因为操作室单层,屋面几乎没荷载,因此觉得可行。大家觉得呢?柱打算采用方钢管,梁采用H型钢。采用什么形式普通螺栓连接比较好?
钢框架梁柱高强螺栓连接节点的滞回性能
来源:钢结构设计 01梁与柱的连接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构造,形式有三种。 1)梁翼缘、腹板与柱均为全熔透焊接,即全焊接节点; 2)梁翼缘与柱全熔透焊接,梁腹板与柱螺栓连接,即栓焊混合节点; 3)梁翼缘、腹板与柱均为螺栓连接,即全栓接节点;
结合最近的工程实践,总结一下抗震设计框架梁柱悬臂段栓焊刚接节点设计。
19节点域对钢框架梁柱连接受力性能的影响
钢结构房屋中框架梁柱刚性连接节点的设计
第11.6.3条 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剪的水平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Vj≤1(0.3ηjβcfcbjhj)/γRE第11.6.4条 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Vj≤1[1.1ηjftbjhj+0.05ηjNbj/bc+fyvAsvj(hb0-a’s)/s]/γRE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不同的Vj?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用处?我是这么理解的:根据式一,在不考虑各种有利影响的条件下,初步判定水平截面是不是满足要求.式二是在考虑了轴力和钢筋的影响,用来确定截面的受剪承载力.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请高手们指点啊.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