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矛盾之处令人费解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4-2-13 21:38 编辑 一般书上都讲: 沉管灌注桩是指利用锤击打桩法或振动打桩法,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靴的钢套管沉入土中,然后边浇注混凝土(或先在管内放入钢筋笼)边锤击或振动边拔管而成的桩。也就是说,是边拔管边往管内灌入混凝土。 可是《土木工程施工》(毛鹤琴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 在沉管灌注桩的内容中又讲到“套管内混凝土应尽量灌满,然后开始拔管”、“拔管时注意管内混凝土保持略高于地面”,这分明只有在管内一次性都灌满混凝土,然后再拔管才能满足啊,和前面讲的“边拔管边往管内灌入混凝土”岂不是矛盾? 该书中又说:“第一次拔管高度应控制在能容纳第二次所需灌人的混凝土量为限,不宜拔得过高”又是什么意思?不是管内一次都灌满了吗? 鄙人百思不得其解,
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1996版)
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206-1996)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粘土、粉质粘土及含少量砂、石粘土层,且地下水位低的人工成孔灌注桩工程。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桩身混凝土也可用粒径不大于5cm的石子,且含泥量不大于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选用,粉煤灰掺合料按试验室的规定确定。 2.1.6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2.1.7 一般应备有三木搭、卷扬机组或电动葫芦、手推车或翻斗车、镐、锹、手铲、钎、线坠、定滑轮组、导向滑轮组、混凝土搅拌机、吊桶、溜槽、导管、振捣棒、插钎、粗麻绳、钢丝绳、安全活动盖板、防水照明灯(低压36V、
地源热泵灌注桩施工工艺
地源热泵以其高效、环保、节能等诸多优势发展迅猛,代表着节能型中央空调的发展趋势。地源热泵有垂直埋管式、地表水式、地下水式等多种应用方式。其中垂直埋管方式具有换热效率高、地下换热系统占地面积小的优点,但由于初投资较高而应用受到限制。钻孔施工费用居高不下是造成初投资较高的主要原因。 地下换热器与建筑物桩基嵌套,即在预制管桩、混凝土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内敷设U型换热管,省却钻孔工序,节约施工费用,更能有效的利用建筑物底板下的面积。同时,由于桩基的间距较大,U型换热管的相互热影响几乎为零,地下换热器的工况更为稳定。这种技术的推广将为绿地面积小、容积率高的建筑物提供新的应用空间,必将成为垂直埋管方式新的应用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