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配电网带电作业发展与现状
本帖最后由 ptvy80095 于 2015-7-7 23:23 编辑 保证连续不断供电,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电力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供电可靠率已成为供电单位重点考核指标,提高供电可靠性已成为当前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即使是在配电线路设备上进行维修等而中断供电也变得不允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带电作业检修和维护工作,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一、带电作业的经济效益 带电作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包括可 计算 和难以计算的两部分。可计算部分可归结为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形式。直接效益系电力部门获得部分;社会效益是由于多供电给厂矿 企业 ,使厂家和地方财政多得到的效益。难以计算的效益则体现在降低供电事故中,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消除不良 政治 影响、方便人民生活诸多方面。 二、高压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工作环境 工作地点位于城市市区,环境嘈杂,斗臂车噪音等;配电线路设备事故多,操作频繁,线路出现异常情
高压配电网带电作业发展与安全状况分析
一、带电作业的经济效益 带电作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包括可计算和难以计算的两部分。可计算部分可归结为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种形式。直接效益系电力部门获得部分;社会效益是由于多供电给厂矿企业,使厂家和地方财政多得到的效益。难以计算的效益则体现在降低供电事故中,提高供电可靠性及消除不良政治影响、方便人民生活诸多方面。 1、其中难以计算的效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带电作业能够比停电作业更及时地消除设备缺陷,从而减少或避免了设备“带病运行”的时间,收到降低事故率的效果。 (2)在我国供电设备普遍缺乏足够备用设备的条件下,停电作业势必破坏了供电设备之间互为备用状态,使安全运行水平有所降低。 (3)广泛开展带电作业,将有效地减少每年设备停电的总次数,因而可大幅度减少设备倒闸操作中的“误操作事故”,停电作业中的“误登杆触电”,“误挂地线”等事故。 (4)带电作业不受时间的约束,可以实现有计划安排全年时间来完成检修任务,从而避免停电作业经常出现的大兵团
配电网线损的危害有哪2点
1.发热是线损造成的最突出问题 发热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造成了电能的损失;发热使导体温度升高,促使绝缘材料加速老化,寿命缩短,绝缘程度降低,出现热击穿,引发配电系统事故,例如变压器的绝缘材料在140℃时的寿命降低率将是常规工作温度(98℃)时的128倍。尤其当建筑物内配电线路容量不够时,发热常是造成电气火灾的直接原因。 发热在接触部分的影响最为明显,配电网中相当多的故障是由接点处的电阻发热引起的。一般接点处的接触电阻往往大于两端材料的电阻,即使在正常负荷电流情况下也会产生严重发热,从而又加剧导体接触电阻上升,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接触部分烧坏,引起故障。架空线路的压接处与电力电缆的中间接头处经常是事故多发点。 2.电系统的线损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 配电系统的线损没有转化为有用的能量而白白浪费,而且还要通过如通风、冷却等方式对热量进行散发,也需要电能。根据统计数据,一般配电网的线损率在3%以上,严重者可达到10%甚至更高。这不仅意味着电能的损失,更表现在一次能源的大量浪费以及对环境造成更多的污染。因此,配电系统的线损产生的经济
浅谈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
1 无功补偿的原则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具体内容如下: 总体平衡与局部平衡相结合,既要满足全网的总无功平衡,又要满足分线、分站的无功平衡。 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以分散补偿为主,这就要求在负荷集中的地方进行补偿,既要在变电站进行大容量集中补偿,又要在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处进行分散补偿,目的是做到无功就地平衡,减少其长距离输送。 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以低压补偿为主,这和分散补偿相辅相成。 降损与调压相结合,以降损为主,兼顾调压。这是针对线路长,分支多,负荷分散,功率因数低的线路,这种线路最显著的特点是:负荷率低,线路损失大,若对此线路补偿,可明显提高线路的供电能力。 供电部门的无功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因为无功消耗大约60%在配电变压器中,其余的消耗在用户的用电设备中,若两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可能造成轻载或空载时过补偿,满负荷时欠补偿,使补偿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2 各种补偿方式的经济技术优化比较 无功补偿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