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加工废水采用什么处理工艺好
本帖最后由 wang_oo_lei 于 2015-2-9 12:01 编辑 最近接一豆制品加工废水,日加工大豆5t,日产生废水量125m3/d,主要有洗豆水、泡豆水、浆渣分离水、压滤水、各生产工艺容器的清洗水、地面冲洗水等,废水中豆渣悬浮物较多,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均较高,C:N:P 约为100 :4.7 :0.2,pH基本在5~6,有毒有害物质很少,BOD/COD为0.6~0.7,适宜于生物法处理。 废水主要来源于泡豆水、黄浆水以及生产清洗废水,其中泡豆水和黄浆水总量为大豆重的5.5~7倍,清洗废水一般为大豆重的10~20倍。黄浆水CODCr一般为20000~ 30000mg/L,泡豆水CODCr4000~8000mg/ L,清洗废水
特色豆制品加工污水处理设备
特色豆制品加工污水处理设备 一、运行试用1)调节池宜采用空气搅拌预曝气。豆制品废水极易酸化,在管道、储水池等处易产生沉降后的污泥成块上浮,同时增加后续处理单元调节pH 的碱消耗量。因此在调节池中宜采用空气搅拌的方式,对废水进行预曝气,可采用的搅拌形式包括穿孔管搅拌、散流式曝气系统搅拌以及水下搅拌机。预曝气后的废水在混凝气浮单元的去除效果良好,气浮出水的稳定性提高。(2)强化气浮预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豆制品废水预处理的常见工艺有隔油沉淀、混凝沉淀、混凝气浮等。沉淀单元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为1~2h,但沉降的污泥在沉淀池内的停留时间较长,特别是在排泥频率低的情况很容易产生酸化上浮现象,降低了沉淀过程的有效性。因此豆制品废水这类易生物降解、悬浮物浓度很高的废水宜采用混凝气浮工艺进行预处理。废水在气浮池内停留时间短,溶气释放过程有一定
求教有关豆制品废水处理的几个问题
本人现在正在进行豆制品废水处理的调试,在二个月的调试时间里,遇到了几个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请高人指教:每日处理的水量为2000吨,主要处理方法是:黄浆水COD高达20000-30000,首先用气浮去除SS,在经过兼氧进行处理,工艺为膜法,然后经一沉池后在配水池与稀废水混合,稀废水COD为3000。在配水池与黄浆水混合后,经过A/O池处理,最后在二沉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理。排放标准为三级。现在主要的问题是1,兼氧池经常处于崩溃的状态下,污泥无法培养。而且会出现大量的泡沫,可以辅满整个池面。2,一沉池会出现大量上浮以豆腐渣为主的污泥,时间久点后,大约一个月,就会全溶掉到水里,在一起流到下面的池子里,最后导致二沉池的水非常浑浊。在做COD实验时,水都是浑浊的。且COD值非常高。昨天是200的话,今天就能达到700。3,浓缩池的污泥不是沉在池底,而是浮在池面上,压滤机根本无法使用。4,二沉池经常会从池底冒出大量的污泥,使整个二沉池的池面都浮着一朵朵像花的污泥。且有时颜色会发红。这几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