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解法用于废水的处理
1、技术概述: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当系统通水后,设备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 、Fe2 + 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 进一步氧化成Fe3 +,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 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 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该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等优点。该工艺用于难降解高浓度废水的处理可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可对氨氮的脱除具有很好的效果。传统上微电解工艺所采
微电解工艺处理糠醛生产废水
糠醛生产废水:采用微电解作为预处理,水中含有大量的醋酸,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COD去除率约为百分之10,原水COD在30000-35000之间。 微电解工艺应用于有机物浓度大、高毒性、高色度、难生化废水的预处理工段,可大幅度地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提高B/C比值即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糠醛行业属于重度污染行业,其排放的废水属于高难度的有机废水,可生化性不强,含有醋酸、糠醛以及醇类、醛类、酮类、酯类、有机酸类等多种有机物,根据色谱、质谱分析,有机物达40余种,其中以醋酸、糠醛为主。糠醛废水来自于蒸馏塔下液,温度高,并且伴随着蒸汽,属于气水混和物。冷却后的水样显透明状,显淡黄色度。PH值大约为2。COD为10000~20000 mg/l,BOD大约为2500~3000 mg/L,B/C 0.2~0.25。其可生化性不佳。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如乙酸
求教,关于化工废水微电解处理的几个问题
有一小化工废水处理项目,日排放化工废水15吨,COD平均浓度8000mg/L,BC比0.6。 原有工艺:气浮+厌氧水解+接触氧化,出水COD约1000mg/L,无法进一步下降,需对其改造。 做了两个小试: 1、好氧试验,废水稀释2000左右,投加生物菌种(荷兰产),曝气24小时,沉淀,废水CODcr 550mg/L。 2、微电解试验,废水调低PH,置于投入铁碳的锥形瓶中,摇床曝气1.5H,出水调高PH,沉淀,COD约4000mg/L。 因为水量很小,准备对其进行如下改造: 在原调节池中调PH至4,在气浮后增加微电解处理设施(包括微电解曝气池、PH调节池、沉淀池),按处理水量24m3/d,气浮出水COD 6400mg/L设计,出水进入原来厌氧水解池,之后好氧池后续处理。 微电解池设计的主要参数: 1、因为是小水量高浓度废水,暂定将出水的80%回流。算入回流后的水力停留时间1.5H,铁碳床接触时间0.5H。 2、选用生铁屑,化学除锈,与粒径2mm活性碳粒3:1混合,床层高1.5m。
Fenton试剂+微电解处理焦化废水实验研究
焦化废水是典型的含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其组成复杂,除含有大量的酚类、联苯、吡啶、吲哚和喹啉等有机物外,还含有硫化物、矿物质油、氰、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 〔1〕。 污染物不仅色度高,而且在水中以真溶液或准胶体的形式存在, 性质非常稳定〔2〕。 对焦化废水的处理国内一般采用物化+生化法。 研究表明 〔3〕,即使生物处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也很难实现焦化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故有效的后续处理是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结合 Fenton 法氧化机理简单、反应速度快、可以产生絮凝〔4〕,微电解能改变有机物结构和特性的特点 〔5〕,采用 Fenton 试剂—微电解联用技术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 考察了 pH、H2O2 投加量、FeSO4 投加量、 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