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脱硫---镁法工艺简介
一、镁法工艺的发展 湿式镁法脱硫技术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词汇,尽管钙法脱硫在不久前的过去占有主要市场份额,随着镁法脱硫在国内越来越被看好,在不久的将来势必大有作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看镁法脱硫的发展史。 据悉,发达国家早就开始用镁法脱硫逐渐取代钙法脱硫,1968年,美国在华盛顿地区开展镁法脱硫的研究。1978年美国建成并投产了世界上第一套商业运行的2台350兆瓦机组的镁法烟气脱硫装置。随后镁法脱硫在美国普及开来。经过30多年的商业运行实践证明,镁法脱硫技术成熟可靠,脱硫效率高,副产品可以综合利用,显示了越来越大的优越性。不仅如此,氧化镁脱硫工艺在世界各地都有非常多的应用业绩,其中在日本已经应用了100多个项目,台湾的电站95%是用氧化镁法,另外在美国、德国等地都已经推广和应用。
脱硫脱氰新工艺获得国家发明受理,(内容共享下载)
煤焦化网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范守谦发明的以氨为碱源的湿式吸收法焦炉煤气脱硫脱氰新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受理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涉及以以氨为碱源的湿式吸收法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工艺,其特征在于:以煤气中的氨为碱源,采用脱硫富液加压水解脱氰和加压脱酸技术方法,由煤气脱硫,富液脱氰、富液脱酸、蒸氨和硫磺回收等工序组成。该发明应用在目前生产实际工作中将满足净煤气达到“焦化行业准入标准”的要求、不产生二次污染、操作简单、能获得高纯度的硫磺。 利用该技术工艺生产所得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同时该工艺显著特点是耗能低、投资省、流程短、易操作。是理想的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工艺。
麻石脱硫除尘器与双碱法工艺
麻石除尘器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为了克服石灰石—石灰法容易结垢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采用钙基脱硫剂吸收二氧化硫后生成的亚硫酸钙、硫酸钙,由于其溶解度较小,极易在脱硫塔内及管道内形成结垢、堵塞现象。结垢堵塞问题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更甚者严重影响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尽量避免用钙基脱硫剂的不利因素,钙法脱硫工艺大都需要配备相应的强制氧化系统(曝气系统),从而增加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用廉价的脱硫剂而易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单纯采用钠基脱硫剂运行费用太高而且脱硫产物不易处理,二者矛盾相互凸现,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应运而生,该工艺较好的解决了上述矛盾问题。 双碱法、麻石除尘器工艺基本原理 双碱法是采用钠基脱硫剂进行塔内脱硫,由于钠基脱硫剂碱性强,吸收二氧化硫后反应产物溶解度大,不会造成过饱和结晶,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另一方面脱硫产物被排入再生池内用氢氧化钙进行还原再生,再生出的钠基脱硫剂再被打回脱硫塔循环使用。双碱法脱硫工艺降低了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适用于中小型锅炉进行脱硫改造。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启动
关于污泥减量新工艺探讨与分析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但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对普通活性污泥法来说,初沉池产生的污泥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0.2%~0.3%(污泥含水率为95%~97%),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量约为污水处理量的1%~2%(污泥含水率为99.4%~99.6%)"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污泥减量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可能应用于实践的新型污泥减量工艺主要有两段式好氧生物反应器[1]、投加解耦联剂、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回流污泥溶胞工艺等。 1 投加解耦联剂 微生物正常情况下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通过腺苷三磷酸(ATP)和腺苷二磷酸(ADP)之间的转化耦联在一起,即分解一定的底物,将有一定比例的生物体合成。但在特殊情况下,底物被氧化的同时,ATP不大量合成或者合成以后迅速由其他途径释放,这样细菌在正常分解底物的同时,自身合成速度减慢"投加解耦联剂是实现这种代谢解耦联的方法之一。解耦联剂通常为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且一般含有酸性基团,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与H+的结合降低细胞膜对H+的阻力,携带H+跨过细胞膜,使膜两侧的质子浓度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