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加强带的施工
鄙人前段时间在本论坛上看到有位楼主发表了关于超长混凝土浇筑采用"加强带"的工艺(用于地下室的地面),甚感巧妙.但是如果想用于桥梁的混凝土护栏的施工时(护栏最长的将近150米),会不会因为膨胀剂用量的不一致,而造成混凝土外表颜色不一?有哪位高人能指点一二!!万分感激 原文当中有一段如下:结构出现裂缝与干缩和温差有直接关系。当底板和外墙混凝土采用普通混凝土,且底板和外墙厚度较大时,干缩和温差均较大,易产生裂缝。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计算和工程实践表明,后浇带的间距约为30m~40m。但本工程底板混凝土不厚,混凝土中掺加占水泥重量2%左右的HM膨胀剂,理论上可不设后浇带,只设加强带即可,但考虑施工等因素,为确保混凝土不出现裂缝,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在非加强带区也掺用占水泥重量0.5%的膨胀剂,以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变形裂缝。
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手册
书名: 现浇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手册作者: 侯君伟 主编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3-05-01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方面所取得的综合技术经济成果。围绕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广泛叙述了在模板技术,钢筋连接技术,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等方面的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设备,具体体现了我国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业化、机械化施工程度的提高。目录:前言1.综述2.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机具选用3.模板技术4.钢筋工程5.混凝土技术6.预应力混凝土技术7.普通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8.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附录参考文献
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施工技术探讨
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施工技术探讨 节水型农业越来越被重视,灌区为了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益,渐渐都采用混凝土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等技术,以减少渠道渗漏,提高水的利用率。本文阐述了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的特点及施工技术,以供大家探讨。 一、渠道防渗施工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防渗渠道的施工顺序,通常是先浇渠底,后浇渠坡。这样,先浇的渠底混凝土板可作为渠坡浇筑时的支承,避免滑动变形,便于渠坡浇筑,施工时,多按伸缩缝分块浇筑。渠底、渠坡一般都是跳仓法浇筑(即先浇单数块,后浇双数块),渠底有时也按顺序分块连续浇筑。跳仓浇筑法的优点是已浇块与新浇块浇筑时间相隔较长,已浇块已经凝固硬化,因此在新浇筑侧旁混凝土时,其结构不会受到扰动;连续浇筑法则易扰动已浇而未凝固的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梯形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1.做好基础工作 浇筑混凝土前,土渠基应事先洒水浸润;在岩石渠基上浇筑混凝土,或需要与早期混凝土结合时,应将基岩或早期混凝土凿毛、刷净后,铺一层厚度为1~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