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共有面积都包括哪些
建筑物的共有面积内容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招标信息,管理用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 共有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整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扣除整幢建筑物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扣除已作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以及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积,即为整幢建筑物的共有建筑面积。
建筑工业化的现状与问题
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取代传统建筑业中分散、低水平、低效率的手工业方式。它的重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我国实现建筑工业化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是缓解行业劳务紧缺的需求,也是促进全社会资源节约的需求。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历程和现状 1993 年制定的《中国21 世纪人居报告》中提到“住宅产业”,这是建筑工业化在我国最早的体现。1995 年,国家启动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标志着住宅产业开始受到国家关注。同年,原建设部下发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加快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步伐。1999 年,国家在总结“2000 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成果的基础上,开始推广康居示范工程,并将其作为住宅产业化的载体和发展方向。自此,我国的住宅产业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2006 年原建设部下发《国家住宅
建筑工业化的实践与忧思
1 建筑工业化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业规模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峰值,它一方面极大地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另一方面,其弊端也已显露无遗,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粗放型的现场人工作业,对城市、对生态、对产业结构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以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推动绿色装配式建筑必将成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建筑业全面向工业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2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建筑工业化,就是采用工业化的预制装配化技术,选用合理的可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将主要构件和部品在工厂按工业化、精确化、标准化的模式预制生成,再运输到现场进行就位与装配的建造过程。也就是将构配件的生产过程,由传统的现场浇捣砌筑,大量地前移至工厂车间里完成。 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工业化建筑具有质量、成本、进度可控等优势,真正体现了“四节一环保”的概念。它既节约资源和材料,减少现场的湿作业,减少建筑垃圾,降低扬尘与噪音污染,又解决了传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