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技术如何运用
规划师不是“社会改革者”,更不是救世主,也许规划师这种功利转向无可厚非,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但如果城市设计的技术工作完全被政治利益言说所左右,完全推行市场化的平面创作模式和思想方法,或推销商业主义的审美霸权(如所谓的“洋、新、大手笔、高科技”),城市设计的技术如何运用就很值得质疑。 “在政府与房地产资本这两种决定性的权力已经确定了他们的追求和意图以后,规划设计师所能做到的,仅仅是尽可能地把技术细节处理得合理一些而已。”这样一种对当下中国现实的直观判断难免造成城市设计者的悲观情绪,但即使是“把技术细节处理得合理一些”,也有“尽可能考虑公共利益和照顾弱势群体利益”的技术伦理问题。 若“技术专家”甘于技术,只寄情于如何将空间关系如何处理得更具美感、方案更符合雇主的(利润或政绩)想象,而背离了专业者的人文精神品格、
对于城市设计的层次的讨论
城市设计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包含从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到局部的城市地段,如城市设计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包含从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到局部的城市地段,如市中心、广场、公园、街道、居住社区、建筑群乃至单幢建筑和城市细部景观,特别是上述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空间环境。通常将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即大尺度的区域——城市级城市设计、中尺度的分区级城市设计和小尺度的地段级城市设计。 区域——城市级的城市设计,城市与城市相互依存,城市与周边地区更是密不可分。城市的成长是通过区域规划来实现的,因此从区域背景下研究城市整体层面上的设计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城市与城市相互依存,城市与周边地区更是密不可分。城市的成长是通过区域规划来实现的,因此从区域背景下研究城市整体层面上的设计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海绵城市设计-建筑与小区
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因空间限制等原因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建筑与小区,径流雨水还可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地与广场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见本章第五节)。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如图4-2所示。1场地设计(1)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功地攻订刁建巩T间,H"坑塘、沟渠等。(2)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设计-城市水系
城市水系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湿塘、雨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末端调蓄设施也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城市水系也是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系设计应根据其功能定位、水体现状、岸线利用现状及滨水区现状等,进行合理保护、利用和改造,在满足雨洪行泄等功能条件下,实现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指标要求,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城市水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如图4-5所示。(1)应根据城市水系的功能定位、水体水质等级与达标率、保护或改善水质的制约因素与有利条件、水系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因素,合理确定城市水系的保护与改造方案,使其满足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