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地暖设计的一些看法
在地暖设计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很多的阻力。主要是规范在很多细节上不够细,甚至自相矛盾。比如地面平均温度的最高限值,与表面散热量的的矛盾。从负荷计算到求出单位面积的散热量,下了很大工夫,到查表时会发现,那些算的根本就没用,间距就那么几种,就算可以随便设计间距,总不能精确到毫米吧,就算能精确到毫米,又会发现对散热影响最大是供回水温度。如果负荷计算中单位面积散热量高了怎么办,规程上说的简单,加辅助加热。就算搞上了,增加投资不说,人家甲呀肯定不乐意呀。还有就是求单位面积散热量的计算,规程要求考虑家具等的影响,到底影响取多大合适呢?规程上没说,很多人说按经验取70%,真不知他这个“经验”从何而来,我们院最早不过是80年代做过一个。甚至有人取60%,太随意。负荷计算已完全没意义。这个数定不下来,在算单位地面散热量时的非加热表面的加权平均温度怎么个加权法。纯粹扯谈。
谁才是地暖产业链上的主体
大型访谈谁才是地暖产业链上的主体策划主持中国暖文化传播中心《地暖》杂志执行主编 崔马换组织实施张继刚 赵玉军时 间2007年9月中旬平 台《地暖》杂志客座嘉宾(按访谈顺序排列)背 景本来,探讨“地暖品牌如何走好差异化之路”,应该是不断地层层推进的,按照问题延进的逻辑,我们已经准备了好几种深入的方案即将揭开红盖头新鲜出炉。但是,上期杂志的讨论后退了一下,探讨了“地暖企业如何确立主体领导地位”,本想澄清了这个主体问题,便可以接续第一期问题,进一步深化探讨主题。然而,一位人士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才是地暖产业链的主体?”。真是让我大吃一惊,难道地暖行业连这个问题也没搞清楚吗?细细一想,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很负责任的问题,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这也是本刊有关地暖产业链主体探讨的再一次大回旋。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地暖产品问题、品牌问题等等就无法深入探讨。那么,就请大家现在分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