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张唐景观公司设计师写的,非常好的一篇文章。作者从景观设计师的角度来展开,我从景观水电设计师的角度提出我的想法(加粗字体),抛砖引玉,希这些专业上的讨论,对大家以后类式的设计有参考。01.上海西郊别墅景墙跌水水景景跌水构思:通常的喷水景墙,有这样一些形式:最上面,左下角这两张图片都是景墙跌水。只是堰口宽度不同。原理是一样的,景墙里有水槽,通过布水管布水,从堰口处重力跌水。最上面跌水弧度大是水量大的原因。右下角这个是密集布满直流喷头,喷头喷水。喷头连在一起,一条条喷水水帘成片的效果。通常水景墙出水口多为点状或在同一水平位置的喷水墙,本项目在每个出水口之间做了不同高度的处理。但是,将直线型出水口排成不同高度,要考虑的问题有墙体沉降问题,每个线性出水口的长度限制,出水口之间的重叠问题等等。方案推敲过程水景墙基础:此项目内没有地下 ** ,基础需要做到原有土层上,考虑到水景墙有5组出水口,综合承重与沉降问题,故水景墙基础需要加厚。否则不均匀沉降会导致长条形的出水不均匀,
各位好,求教了! 承台地梁基础,地梁上设有后浇带,按照设计要求后浇筑,但是,地梁上设计有基础墙,基础墙怎么办呢?是在后浇带上放置过梁,再砌筑?需要不需要在墙体上留置通缝,便于基础变形?还有没有其他好办法?谢谢了,急用!
《高规》7.2.13条注:墙肢轴压比是指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承受的轴压力设计值与墙肢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根据《抗规》5.4.1条这个“轴压力设计值”是重力荷载代表值再乘以1.2的分项系数得到。《抗规》6.3.6条注:轴压比是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对本规范规定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可以取无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计算。而这里用到的是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包括了抗震和非抗震的情况。<
Revit怎样将墙附着到其他图元。熟悉Revit的童鞋都知道,在建筑模型中,墙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今天我们主要聊一聊墙连接,以及怎样将墙附着到其他图元。墙连接墙相交时,Revit默认情况下会创建平接连接,并通过删除墙与其相应构件层之间的可见边来清理平面视图中的显示。视图的“墙连接显示”实例属性控制清理功能适用于所有的墙类型还是仅适用于同种类型的墙。▲精细详细程度下的平接连接(含和不含清理功能)通过选择其他连接选项(“斜接”或“方接”)或通过指定哪面墙与其他墙平接或方接,可以修改连接在平面视图中显示的方式。您还可以指定连接会清理、不清理,还是会按照视图的默认设置来清理。更改墙连接的配置更改最多涉及4面墙的连接的配置,方法是修改连接类型或墙连接的顺序。注:若要编辑超过4面墙的墙连接、跨多个楼板的墙连接,以及在多个工作集中的墙连接,请参见编辑复杂墙连接。1. 单击“修改”选项卡
收录于话题
请教下大家,一栋8层高的办公楼,层高3.6m,设落地玻璃,梁高800。请问上下层窗间墙高度必须要到1.2 M吗?我记得1.2 M是高层住宅,公共建筑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定?梁高是否计算在内?
这梁下的墙可以砸吗?可以这么改吗我住在16楼楼下10楼的已经这么改了
这是原图
我查过很多资料,我国对防爆墙的规范极少,只知道要求钢筋砼结构。有没有普遍意义上的防爆墙?其高厚度为多少?如何配筋?我国并没有对灭火钢瓶存储场所的围护结构要求做成防爆墙的规定。但如果要求一个灭火钢瓶间的墙具备防爆的功能的话,这墙应该怎么做?谢谢了。
我想做这样的一个书形的跌水,可我不知道“书”是怎么做出来的,请高手指导指导!谢谢
大家见过没有
[size=4]比如框架剪力墙结构 一般我们都有端柱布置的情况,然后一般的思维是:柱子加砼墙布置进去;然后他们在STRAT工作机制怎么样的?在工作中他们是协同的还是有些差异的?
最近家里装修,86年的老房子,想扩大利用面积,把墙拆了才发现疑似压阳台挑梁的墙,装修公司的都说拆了没有问题的。阳台还打算放置滚筒洗衣机呢 ,各位专家们请问把这面墙拆了有没有问题
本工程采用逆作法地下四层,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同时作为主体结构的外墙。现场使用的钢筋有带E的标识和不带E的标识两种。设计图纸没有注明是否采用抗震钢筋,查了一下施工规范,一般框架结构和楼梯段才采用抗震钢筋,像地下连续墙作为外墙也属于主体结构,不知是否可以不用带E的抗震钢筋。
在砌体结构中有关于纵横墙的问题,比如抗规7.1.2-2关于横墙很少(较少)的规定,开间应该看房间长边还是短边尺寸?以及在判定静力计算方案中横墙间距的问题。在一些比如中间走廊两边房间的长条形结构方案中比较好区分,但有些结构方案,两个方向的长度相差不大,此时纵横墙该如何区分? 高手指教!
网上流传的PDF版《水力计算手册》中跌水计算中,lj=1.9hc''-hc,很多下载的excel里也是用这个公式,而我买回来的书里是lj=6.9(hc''-hc),两者计算出来的结果相差较大,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大家用的是哪个公式?《跌水与陡坡》这本书上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地下连续墙浇筑砼时发现塌方施工时,塌方可能有点严重,混凝土用量已经达到设计标高并超灌20~30cm,像这种情况下,是否砼继续浇筑以满足设计要求。本人有点担心怕导墙两侧的泥土混进混凝土里,不知会不会有这种情况。施工单位说只要导管还没有拔除,泥土就不会进入混凝土内,即使有塌方泥土也只能落在混凝土上表面,只要继续浇筑,泥土就会被带上来。不知我的担心有道理还是施工单位说的有道理,请专家给予指导,谢谢。
现有一个小区的设计,遇到一放坡有7m高,雨水管怎么跌下去啊?看图集上跌水井最高只到6m。还是有其他办法?大神们,帮帮我!
本帖最后由 jcst123 于 2014-2-18 00:45 编辑 跌水高度,如何直接输入数值?而不是问是否跌水、并要输入井底高度
请问这个跌水的底板配筋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