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软基处理方法工后沉降与稳定研究
[ 1] 本文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对不同软基处理方法的沉降稳定规律研究, 为设计者合理选择软基处理方法和进行工后沉降控制设计提供参考。2 模型的建立211 模型的建立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多种多样, 本文只针对常用软土地基处理进行数值模拟, 软件采用二维有限元计算软件 PLAXIS812 , 建立四种模型, 模型 1为单独采用袋装砂井处理的路基, 模型 2为单独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的地基, 本工程选用的是 CFG桩, 模型 3 、模型 4均为采用袋装砂井和CFG桩的组合地基处理方案, 不同的是二者施工顺序不同, 模型 3为先施工 CFG桩再施工袋装砂井, 模型 4正好相反, 目的是探讨施工顺序对稳定和沉降的影响。本工程路幅宽 40m, 路面结构层厚1m, 路堤填筑高度 4m, 分两层填筑, 每层 2m;路堤下有一层 015m厚的水平排水砂垫层, 砂垫层下为深厚软土层, 其下为粘土层。刚性桩和袋装砂<
深厚软土固结滞后性与工后沉降关系浅析
一.前言 工后沉降是指工程施工结束后发生的沉降,或道路设计年限与预压期的沉降差。工后沉降是软土地区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传统理论认为,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主要由次固结沉降组成。 目前,对于软土次固结对总沉降量计算的影响,在认识上还存在较多的争议。倪一鸿分析了京津塘高速公路次固结变形,认为次固结占总沉降的9%~13%;杭甬高速公路软基试验段得出的结论是次固结与瞬时沉降占总沉降的10%~40%;广东航盛岩土公司总结珠三角多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软基处理经验,认为次固结沉降占总沉降的20%~40%。而根据室内试验的结果,次固结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由此可见,不同专家对不同工程的次固结分析计算有较大的差别,而实际工程中的工后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又比室内试验
预沉降法:解决公路路基工后沉降新工法
预沉降法,即利用高频液压振动锤施工筒桩、振动取土灌注桩,作为公路铁路路基的承载桩,使路基在筒桩的施工过程中产生预沉降,汽车列车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地基不会产生沉降。该工法的效果已在高速公路路基处理过程中得到证明,虽然这项技术尚未用于铁路路基工程,但已给铁路路基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对预沉降法这一工法作一个系统阐述。 1 高频液压振动锤的几个特点 高频液压振动锤是一种环保型的桩工机械。高频液压振动锤与电动锤、柴油锤相比,它施工时振感小、噪音小,不扰民,如果配备降噪动力箱,工作时几乎无噪音,非常适合市区、人群较集中的地方和对周围有较严格限制的地方施工。 高频液压振动锤是一种比较轻便的桩工机械。与静压桩机相比,在相同工况条件下,高频液压振动锤全部工作质量只有静力压桩机的二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