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
下面说说我遇到的一个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50多米长的剪力墙住宅,设计在结构中部附近设置了一条800宽的施工后浇带。碰巧的是后浇带设在了一个7米多x6米多的大房间中,且偏于一端,在支座1/3范围。这样两边板大小差别较大。施工时后浇带两侧每侧做一排48脚手架管支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距900。每层都如此。施工到几层后,发现后浇带两侧有变形不一致,目前已施工到15层。据施工单位反映,两侧变形差最大已达45mm,已经构成质量事故。我的问题是:1,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计算?是否需要考虑后浇带处支撑荷载一层一层传下来?2,常规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3,就本案例情况,如何设置支撑比较稳妥合适?4,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多谢!
对后浇带设置的一点感悟,你作为设计留意了吗
做了最近一个工程,对后浇带的留置有点感悟,作为设计的你或项目的总工,你留意过吗? 大家都知道,后浇带通常应该设置在受力最小的部位,即梁跨的1/3处,但有时往往没有考虑到每块的施工顺序,导致钢筋的接头部位很不合理,接头竟然带来跨站中! 具体地说,梁被后浇带分成1/3和2/3,要是2/3梁跨先行浇灌,这样把后浇带伸出的钢筋甩在剩余的1/3梁跨,这样最为合理,反之,要是1/3梁跨先行浇灌,后浇带甩出的钢筋刚好在跨中,这样受力非常的不合理! 以上就是我在这个工程中看到领悟到的呢,我觉得这应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这工地,设计和项目都没有注意到耶。当然是我个人看法,如果各位觉得有异议,可以提出来,好纠正我,如果各位觉得有道理,而你以前又没注意过,那也不枉我分享出来了,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