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
下面说说我遇到的一个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50多米长的剪力墙住宅,设计在结构中部附近设置了一条800宽的施工后浇带。碰巧的是后浇带设在了一个7米多x6米多的大房间中,且偏于一端,在支座1/3范围。这样两边板大小差别较大。施工时后浇带两侧每侧做一排48脚手架管支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距900。每层都如此。施工到几层后,发现后浇带两侧有变形不一致,目前已施工到15层。据施工单位反映,两侧变形差最大已达45mm,已经构成质量事故。我的问题是:1,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计算?是否需要考虑后浇带处支撑荷载一层一层传下来?2,常规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3,就本案例情况,如何设置支撑比较稳妥合适?4,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多谢!
车库顶板支撑架补强方案
本工程地下车库顶板砼强度等级C35,其中施工荷载分布的设计图纸中规定:室外地面的活荷载标准值按10.0KN/m2设计,消防车道20KN/m2。拟堆载情况:二次结构用施工电梯、塔吊拆除行车路线及吊装作业区。 为了避免车库顶板挠曲变形、裂缝甚至坍塌,在汽车吊行走路线及吊装作业区域、设置施工电梯区域的车库顶板、汽车吊行车经过的后浇带部位均采取碗口式支撑架补强措施。在进行作业期间补强作业区范围内两侧设防护栏杆,引导汽车吊沿补强区域行走,避免驶出界外。相应部位设醒目警示牌,提醒相关人员注意相应事项,防止越区作业。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需补强部位情况说明及荷载分析 3.1 补强部位说明 3.2 荷载分析 四、支撑体系设计 4.1 模板配置方案总体安排 五、计算 5.1 楼板模板计算 5.2 梁模板计算 5.3 施工电梯 5.4 后浇带处 六、施工方法 6.1 施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