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加固,怎样做到更好?
建筑的抗震加固一直是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施工人员责任的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呢?一、相关规范【正在实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 《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185-2016,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470-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尚未实施】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761-2018,自2018年9月1日起实施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鉴定标准》为国家标准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借鉴模式
为提高中小学校校舍的综合防灾能力及抗震能力,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陆续启动。地区政府将统一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使其达到抗8度地震高烈度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 据介绍,目前北京绝大多数中小学校舍为10层以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北京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住宅楼多属此类结构。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的选择方案、技术方案为诸多住宅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提供了借鉴。对于达不到抗震鉴定要求的居民建筑,更应重视加固方法的选择。 “框架结构应优先采取加强楼、屋盖整体性,同时增设抗震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的措施,增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或有效降低结构整体地震作用。”周炳章指出,加固后的结构应避免形成短柱或强梁弱柱。 汶川地震中,多层框架结构出现了大量的强梁弱柱和首层倒塌的破坏模式。为避免重蹈覆辙,建筑改造中强柱弱梁模式是保证框架结构大震不倒的最基本要求。按其常规方法设计,此结构框架柱的承载能力需要提高2~3倍才可能实现强柱弱梁。因此,对现有的多层框架结构,应从根本上提高其抗震能力,增设剪力墙或消能支撑,并提高框架柱承载力,控制框架梁承载力。 同时,钢筋混凝土结
建筑结构抗震与抗震加固的鉴定
抗震鉴定从根本上讲,就是对房屋在地震中可能的破坏作出评估,一旦有可能出现不容许的破坏时,则予以加固处理。 抗震鉴定应强调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一是要区分整体影响因素和局部影响因素,二是要对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 房屋的抗震鉴定主要从房屋高度和层数、墙体实际材料强度、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主要构件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构件自身及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抗震加固中的注意事项: (1)房屋抗震横墙间距,楼、屋盖为刚性时取平均值,柔性时取最大值,中等刚性可相应换算。 (2)房屋的宽度,平面有局部突出时按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平面内的局部纵墙略去不计。 (3)同一楼层内各墙体厚度不同或砂浆强度等级不同时可相应折算。 有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抗震鉴定: 未经抗震设防或抗震加固的; 未经正式设计进行改建、大规模装修、安装大型设备的; 在使用过程中经过破坏性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承重结构出现局部倒塌、裂缝或抗震能力严重受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