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中央空调普及推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为满足宏观管理部门政策制定需求以及便于各生产企业准确把握整体市场发展态势,了解市场竞争的最新变化,制定新年度整体规划、营销策略,国家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撰写了《2013年中国传统中央空调升级改造分析报告》一文。报告对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内城市建筑中央空调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涉及能耗分析、噪音分析、舒适度分析、使用年限分析、国内外现状分析、效果分析等一系列内容,同时还根据整体宏观经济的基本走势,对国内2014冷冻年度中央空调市场的基本态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希望报告能够对宏观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正确把握市场趋势、调整经销策略、做好2014冷冻年度发展规划提供帮助。 本次调研对现有的传统中央空调与节能空调在能源消耗、噪音程度、舒适程度、使用年限、国内外分析、效果分析等6个层面进行全面调研,了解中央空调的现状,以及分析目前中央空调存在的问题
关于建筑节能的一些技术
建筑节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等许多专业内容,是在许多学科边缘的交叉和结合后形成的,因此建筑节能技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包含了多个领域。 建筑节能发展的重点领域为研究新型低能耗的围护结构(包括墙体、门窗、屋面)体系成套节能技术及产品;新型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太阳能、地下能源开发利用和能源综合利用,室内环境控制成套节能技术的研究和设备开发;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制冷空调系统,对制冷空调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最大限度减低运行能源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特别是围护结构和采暖空调系统改造;建筑物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和冷热量计量收费技术及产品。 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围护结构的热传递机理;节能指标体系优化方法以及建筑低能耗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冷热源的优化运行方式,包括制冷采暖系统运行工况优化调控,冷热负荷的预测技术,开发调节控制软件等;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和冷热量计量控制成套技术,包括适合中国国情的控制产品,冷热量计量装置的研制,计量收费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软件,自动计量及收
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圈定3万亿
近日有消息称,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经通过国务院批准。作为“十二五”时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将对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循环利用产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支持,促进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介绍,中国环保产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年均15%-20%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环保投资需求将比过去的五年增加一倍以上,超过3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介绍,在《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的具体结构上,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三个方面。在节能产业方面,主要方向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 同时,《规划》中亦关注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及推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还将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揽子服务,并以
湖南发布十二五节能规划 组建节能实验室
近日,《湖南省“十二五”节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 《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983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16%,实现节约能源3100万吨标准煤以上。 同时,《规划》突出强调了五大节能重点工程的各项能效指标要求,将建立覆盖全省的能源消耗预警系统,培育第三方节能审核评估机构,形成节能监管长效机制。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 在建筑领域,将着重抓好新建建筑节能监管,新(改、扩)建筑设计、施工阶段标准执行率达100%,逐步采用工业化生产建筑和工厂化预制产品方法,使窗户和墙体节能措施一步到位。 同时,在住宅小区推广分布式能源、多能源利用、水力梯级循环利用等技术。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制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案、实施细则、保障措施和相应的激励政策。 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加快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规模化应用,促进新型材料推广应用,推广绿色照明。培育本土企业和优势企业,形成建筑节能的产业链群。 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较
如何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
开展建筑节能必须不断的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和技术。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衡量建筑热工性能的主要指标。根据建筑标准要求,不仅新建建筑保温隔热性能越来越好,还对既有建筑进行了大规模高标准的节能改造。同时,还在建筑比一般标准能耗低得多的超低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包括住宅和商用建筑,其中许多利用了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抓紧建筑节能,认真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仅建筑冬暖夏凉,舒适性大为提高,空调负荷可降低一半,电力建设投资也可大为减少,电力工业的经济效益可大大提高,安全运行也更有保障。 除了不断推广新型的建筑节能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专业的建筑节能人才,只有拥有专业的建筑节能工程师,才能确保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逐渐走向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