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小配筋率的问题(转贴)
关于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说法。由规范主编单位组织编写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理解与应用》中说到了这个问题,现将该段文字转录如下(P166页):2,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类构件的受拉钢筋配筋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低。89规范虽没有明确扩展基础底板的最小配筋率,但规定了“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小于200mm“,如果按计算截面有效高度为260mm进行推算,其最小配筋率仅为0.1%。在国际上,原苏联《工业建筑基础设计规程》规定独立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小于10mm;美国ACI318规范关于独立基础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取值,并没有按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1.38/fyk)来处理,而是选用了等厚度板的温度和收缩最小配筋率0.2%(用于钢筋fyk=275~345Mpa)或0.18%(用于钢筋fyk=415Mpa)。尽管0.2%~0.18%的最小配筋率只相当于受弯构件的一半,但仍具有大于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弯矩的1.1~1.5倍的承载力,足以防止因出现裂缝造成突然的破环。由于扩展基础底板的厚度一般都由受冲切或受剪切承载能力控制,并非按受
焊缝与螺栓知识,大家看看
焊缝等级 1. 焊缝等级是施工验收等级,有三级。三级最低,只要求外观检查和尺寸检查。二级要求部分作超声波探伤检查。一级最高,要求全部做探伤检查。 2. 对焊缝等级来说,原则是受拉等级高于受压,受动力的高于受静力的。 3. 对接焊缝一般需要做无损探伤(或部分需要)。故一般对接焊缝的焊接等级为二级或一级,不小于二级。 4. 角焊缝没必要作无损探伤,故角焊缝为一级的话,就没有多少意义。一般角焊缝为二级或三级。 5. 焊缝等级见钢规7.1.1条,注意条文解释。 普通螺栓 1. 普通螺栓分A、B、C三种。前两种是精制螺栓,较少用。一般说的普通螺栓,均指C级普通螺栓。 2. 在一些临时连接及需拆卸的连接中,常用到C级普通螺栓。建筑结构常用的普通螺栓有M16、M20、M24。某些机械工业粗制螺栓直径可能比较大,用途特殊。 高强螺栓 3.高强螺栓的材料与普通螺栓不同。高强螺栓一般用于永久连接。常用的有M16~M30。超
最小设计坡度的确定依据
在孙慧修主编的《排水工程》(上册)中,就最小设计坡度定义为:在设计充满度下与最小设计流速相应的设计坡度。由于坡度可通过流速和充满度确定,最小设计流速0.6m/s,充满度如何取就决定了最小设计坡度大小。该书指出:在确定最小管径的最小设计坡度采用的设计充满度为0.5。对200排水管,h/D=0.5,v=0.6下对应i=0.004;可是对300排水管,h/D=0.5,v=0.6下对应i≠0.003。当然现在新的室外排水规范对室外管网全部采用300的排水管。另外,新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06版在解释中列举了常用管道的最小设计坡度:管径400-对应0.0015;其它:500-0.0012;600-0.0010;800-0.0008;1000-0.0006……,这些管道的对应的设计充满度也不全是0.5.不知孙老师和规范为何不就这个原因解释一下,还是本人理解有误?
求助“最小剪重比”如何调整?
《抗规》5.2.5条和《高规》3.3.13条均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2.5(或表3.3.13)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但是该表未给出6度设防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是否意味着,6度区结构设计可以不考虑剪重比的影响。 以我正在做的一个工程为例,17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含地下1层)、6度区、转换层设与地面以上第2层,我在SATWE“分析与计算参数补充定义”菜单中,“调整信息”对话框中已经选中“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按钮,则意味着程序会自动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无须人工干预。可是,当我查看SATWE文本文件“周期、地震力及振型输出文件WZQ.OUT”时发现,X方向1~10层剪重比及Y方向1、2层剪重比均小于0.16。 计算结果文件如下:各层 X 方向的作用力(CQC) Floor : 层号 Tower : 塔号 F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力 V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楼层剪力 Mx : X 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弯矩 Sta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