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生物处理的一些工艺(台湾)
废水生物处理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大类。按照微生物的生长方式,又可以分为悬浮生长型和固定生长型两类。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生物处理工艺类型。活性污泥法将空气连续通入含有大量溶解性有机物质的废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废水中就会产生大量的生物絮体。这些活性污泥微生物以水中的有机物质为营养元素进行生长繁殖。微生物的增长过程中,有机物不断得到降解。生物膜法是将废水连续流经固体填料,由填料上附着的大量微生物对有机物起净化作用。生物膜法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及生物流化床等。
氮素在水体中的过度积累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危害生态系统安全。一般采用生物法进行废水脱氮。硝化反硝化工艺是应用最普遍的生物脱氮工艺。最近十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脱氮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突破之一。
污水经一级处理后,用生物处理法继续去除其中胶体状和溶解性有机物及植物性营养物,将污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简单物质的过程,称为二级生物处理。当含有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拟选用生物法处理时,可选择图中所述的程序。影响废水生物处理的因素有哪些
随着化工废水处理达标越来越重视。相对于那些大的化工企业来说,大多数精细化工品行业尤其是香料企业,由于自身产品属于小批量订单式生产,在一定的时期内产品生产具有不确定性,且种类多,更换频繁,工艺改进也频繁,单一种类废水水量小,难以使用针对性强的工艺和污水处理设备来处理。同时生产多种产品,产生的废水种类多种多样。因而,香料废水处理工艺也必须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今天我们分享实际调试案例,一起交流学习。该项目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工艺流程为,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SBR池。
水体中的氮元素作为造成富营养化和发黑发臭的元凶之一,往往是污水处理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有机污染物。
废水生物处理原理和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已在水污染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菌胶团作为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菌胶团(Zoogloea)是一种由细菌形成的絮状结构,常见于活性污泥中。它们是由多种微生物相互粘附形成的聚集体,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生物降解能力。 一、菌
pdf格式
最近下了本《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内容比较详细,上传给给排水在线的朋友们分享。图书格式是DJVU格式的,PDF格式太大不便上传,为方便大家阅读,把DJVU格式文件阅读器一并传上来。
有关高盐分废水生物处理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氮化合物废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已经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而备受关注。目前,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这三类。
纺织行业废水主要包括棉纺织,棉印染,毛纺织及其印染,丝绸纺织及其印染,针织、复制和化学纤维纺丝生产等工业。棉纺织厂生产用水主要是空调水,对环境基本无污染,可重复利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对印染废水以生物处理为主,占80%以上,尤以好氧生物处理法占绝大多数。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印染废水生物处理法中以表面加速曝气和接触氧化法占多数。此外,鼓风曝气活性污泥法、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生物转盘等也有应用,生物流化床尚处于试验性应用阶段。但由于生物对色度去除率不高,一般在50%左右,所以当
现在需要用到《废水生物处理数学模式》,顾夏声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但是书店和出版社都没有这本书了。有知道的朋友帮个忙,谢谢了!
盐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主要抑制原因在于:①盐浓度过高时渗透压高,使微生物细胞脱水引起细胞原生质分离;②高含盐情况下因盐析作用而使脱氢酶活性降低;③高氯离子浓度对细菌有毒害作用;④由于水的密度增加,活性污泥容易上浮流失。为此,高含盐废水的生物处理需要进行稀释,通常在低盐浓度下盐浓度小于下(运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处理设施庞大、投资增加,运行费用提高.
该废水为生物制药废水。目前主要是进后处理的实验装备COD反而升高,很无序。还有氨氮较高,对主体工艺您看是否有需要调整的。目前原水NH3-N过高,对生化已经起了一定的抑制性,目前建议先不要同业主沟通,将现行工艺调整成脱氮除磷工艺。 CODcr(mg/L) 溶解氧 NH3-N(mg/L)厌氧池 12000-15000 0.1-0.2 好氧池 550 2-3 水解池 1050 0.2-0.3 MBR池 850 2-4 137MBR产水 420
工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环境的忽视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有毒、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如石油开采、制药、农药、造纸、印染等废水的处理至今仍缺乏经济而有效的实用技术。这类有毒、难生物降解的物质有很大危害,有些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特性,它们通过本身及其化学组成对生物生命或人体健康造成危险。如:排入水环境中的油,能够阻止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使水中的浮游生物因为缺氧而死亡,并导致鱼与贝等变味,不宜食用,而且在水体表面的聚结油还有可能燃烧而产生安全问题。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采出液含水量逐年递增,许多油田在90%以上。据报道,1998年全年采油(气)污水产生量为4.1亿t,回注率为91.85%,外排达标率为50.56%。采油废水达标外排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比较常用的采油废水达标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单纯的物理、化学方法已经很难使废水排放达标,常常是多种方法联用,比如用物理化学法进行预处理后,再用生物法进行深度处理。本文将着重分析采油废
大量的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又主要是有机废水的污染问题。因此,有机废水的治理是环保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面。 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的首选方法是生物处理。这是由生物处理所具有的处理的相对彻底性( 无二次污染或二次污染较小)以及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决定的。 根据有机废水处理方面的特性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3类:①废水中的有机物易于生物降解,同时废水中的毒物含量很少。这类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来自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废水等; ②废水中的有机物易于生物降解,同时废水中的毒物含量较多。这类废水主要来自印染、制革废水等;③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难于生物降解(生物降解速度极其缓慢),同时,废水中毒物可能较多、亦可能较少。这类废水主要来自造纸、制药废水等。 第①类废水可直接进行生物处理。第③类废水较为复杂,此处不作讨论。本文主要对第② 类废水中的毒物作用机制及应对措施加以讨论。 1、毒物及其作用机制 废水中凡是能延缓或完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统称为有毒有害物质
厨余垃圾处理工艺包括6个系统:计量接料系统、预处理系统、高温好氧发酵系统、油水分离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 餐厨垃圾中的主要成分有粮食、蔬菜、油类、肉骨等,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