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让推广步伐轻盈起来
产业化住宅成本较高、消费者认识不到位、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地方技术标准缺失……省民建日前通过调研认为,虽然从建设示范项目到开展城市试点,我省建筑产业化推广力度和推广规模走在全国前列,但存在的这些问题尚需政府大力破解。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建筑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组织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国家级住宅产业现代化试验区”,建成了两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创建了安徽建工集团、安徽鸿路钢构等5个省级建筑产业化基地。西伟德、长沙远大、黑龙江宇辉等一批业内龙头企业纷纷落地安徽,产业集群发展在合肥等市初见成效。此外,2014年,已明确在合肥、马鞍山、芜湖、蚌埠4个城市开展建筑产业化工程试点,以保障性住房为重点,开工建设200万平方米。 但省民建
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瓶颈及解决思路
装配式集成建筑从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应该走向产业集群整合创新。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装配式集成建筑的产业化发展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瓶颈1.政策方面。第一,国企与民企合作受传统模式影响面临困难。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的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但在装配式集成建筑这一领域,国企技术工艺远远落后于民企。民企不仅拥有这项技术的发明专利,而且具有一定的市场订单。当前这些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愿望非常强烈,但面临控股权的问题,国企往往以财务并表等理由提出控股权要求,而民企或专利持有人却不愿意让出控股权,从而使二者合资合作很难有实质性进展。第二,土地指标供给受各种因素限制。装配式集成建筑要想实现产业集群,按照生产能力与300公里运输半径的城市或区域测算,每个区域需要配套建设至少一个年产量达1000万平方米的制造基地,规模小了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和实现企业自身盈利。一般来说,不包括仓储物流园、生活配套区、行政办公区域等在内,仅用于生产、加工、装配厂房的净地面积大约需要2000亩以上,因此需要更多
河北石家庄:将试点建筑产业化
日前,记者获悉,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推广建筑产业化。该市将从土地、规划源头抓起,推广装配式建筑,实现以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型建设方式。到2020年,该市范围内政府投资项目100%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 今年主城四区将启动产业化示范项目 据悉,石家庄市将实现建筑产业化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为试点期,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为推广期。试点期间,该市主城四区和省级试点县平山县将分别启动一个产业化示范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30%以上。2017年起,主城区四区和省级试点县平山县政府投资项目50%以上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非政府投资开发项目10%以上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到2020年底,该市政府投资项目100%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主城区四区和省级试点县平山县新建项目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的比例达到40%以上。 住宅实施土建、装修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