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杀菌灯的杀菌原理
我们经常在医院、学校、托儿所、电影院、公交车、办公室、家庭等见到紫外线杀菌灯。有没有发现在有紫外线杀菌灯的地方,空气都特别清新。那是因为紫外线可以净化空气,消除霉味,次外还能产生一定量的负氧离子,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那么紫外线杀菌灯都是如何让工作的呢?细胞对光波的吸收谱线有一个规律,在250~270nm的紫外线有最大的吸收。这些被吸收的紫外线作用于细胞遗传物质即DNA,它能起到一种光化作用。紫外光子的能量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因此杀菌灯不需要转化为可见光,253.7nm的波长就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所以我们见到的杀菌灯一般都是紫色并且光线很暗淡的。经试验,紫外线杀菌的有效波长范围可分为四个不同的波段:UVA、UVB、UVC和真空紫外线。对于杀菌的速度来说,UVC处于微生物吸收峰范围之内,UVA和UVB由于处于微生物吸收峰范围之外。所以UVC的杀菌速度很快,但是UVA和UVB往往需要数小时才能起到杀菌作用。由于
紫外线杀菌灯的工作原理
紫外线杀菌灯和日光灯发光原理一样,灯管内的汞原子被激发产生汞的特征谱线,低压汞蒸气主要产生254nm和185nm紫外线,杀菌灯灯管利用透紫玻璃或石英玻璃制成,使紫外线穿过灯管透射出来。紫外线照射的强度需要使用紫外照度计进行检测。 254nm波长的紫外线极易被物体吸收,作用于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上,使DNA遭到破坏而导致细菌死亡。185nm波长紫外线和空气作用可产生有强氧化作用的臭氧,可有效地杀灭细菌,并且紫外线可集中很高的强度,在短时间内杀灭细菌和病毒。紫外线杀菌灯的设计原理 (1)有效辐射剂量(Heff) 有效辐射剂量是时间和有效照度的乘积,然而,辐射剂量受辐射穿透介质能力的限制。穿透能力取决于吸收系数大小,对于固体,表面将吸收所有辐射;对于水,视其纯净度,光辐射被吸收90[%]前能相应穿透几毫米到几微米不等。 (2)杀菌辐射可能导致的危害 杀菌辐射能导致结膜炎和皮肤斑,所以人类不能在超过规定值得辐射下受照。换句话说,在设计杀菌装置时应将此考虑在内。 (3)光源 提高低压光源的灯电流在
紫外线杀菌灯的安装及检测
对紫外线的计量要使用测量紫外线的专用仪器---紫外辐照度计,测试时紫外灯水平放置,将紫外辐照度计的探测器放在距灯管中心下方垂直距离一米处,同时屏蔽杂散光。紫外杀菌灯需要先打开一段时间,待其光源稳定后测量的数据更具参考性。 一般紫外辐照计都是由测量显示器和探测器(即探头)两部分组成,考虑到测量时探测器需要放置在光源的垂直下面1m处,新款的LS126C紫外辐照计的探头里面放置了小块的强性磁铁,方便测量过程中探测器的固定,只要在对应位置放置磁铁能吸住的金属物品,便可牢固的固定探测器,接下来就能方便测试了。 紫外线杀菌灯发出的紫外光是一种不可见光,253.7nm的波长就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这是因为细胞对光波的吸收谱线有一个规律,在230~280nm的紫外线有最大的吸收,被吸收的紫外线实际上作用于细胞遗传物质即DNA,它起到一种光化作用,紫外光子的能量被DNA中的碱基对吸收,引起遗传物质发生变异,使细菌当即死亡或不能繁殖后代,达到杀菌的目的。 使用杀菌灯时注意的人身安全:由于紫外线会杀死细胞,
如何检测紫外线杀菌灯辐射强度
随着紫外线杀菌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应用,紫外线杀菌灯和紫外线消毒器逐渐出现在很多市场上,平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尤其是医院多用于无菌室的空气消毒。利用紫外线技术来杀菌消毒,必须确保足够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即需要使用紫外辐射照度计来测量。 但是不少紫外线杀菌灯使用单位忽视了紫外线光源辐射强度的大小(即有效空间范围),而只是考虑与计算辐照的平面面积,紫外线辐射强度越低,杀菌效果越差,强度低于70uW/cm2时,即使照射60min,对杀菌芽胞的杀菌率亦不能达到合格要求。 紫外线灯辐射剂量随照射强度增加而增加,当照射剂量相等时,不同照射强度的杀菌效果相近,故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用于紫外线消毒灯管的辐射强度不应低于70uW/cm2。在消毒物不详或者是使用新灯管是辐射强度不应低于100uW/cm2。而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受电压、温/湿度、照射角度等影响,同时还要注意灯管的清洁及使用寿命,长时间使用的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会逐渐减弱。所以说使用紫外线辐射强度检测仪(也叫紫外辐射照度计)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紫外线灯70uw/cm2(1m距离处)者几乎占50-80%,对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浅谈紫外线杀菌灯的功能与应用
前言: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健康用水的需求也快速增加的今天,全世界仍然有12亿人口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未经处理过的水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疾病,据联合国统计,发展中国家约80%的疾病和死亡都是由于不健康饮用水所导致。紫外线净水光源产品——紫外线杀菌消毒灯,解决了健康用水这一世界性难题。现将紫外线杀菌消毒灯产品的性能、特点、功能、及在水处理中的运用进行简单介绍。1. 紫外线杀菌灯的设计原理在实际生产中,杀菌灯应用和设计主要考虑以下3种因素:A 有效辐射剂量(Heff)有效辐射剂量是时间和有效辐照度的乘积(辐照度是杀菌的主要贡献)。然而,辐射剂量受其本身穿透介质能力的限制。穿透能力取决于吸收系数大小,对于固体,表面将吸收所有辐射;对于水,视其纯净度而言,光辐射被吸收90%前能相应穿透几毫米到几微米不等。B这些辐射可能导致的危害杀菌辐射能导致结膜炎和皮肤红斑,所以人类不能在超过所规定最大值的辐射下受照。换句话说,要在设计杀菌装置时就将此考虑在内。UV杀菌可用于所用
使用紫外线杀菌灯辐射强度的标准
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使用紫外线杀菌效果的评定,检查紫外线杀菌的辐射强度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短波UV-C紫外线辐照计来进行测量。 紫外线杀菌是一种传统的、有效的消毒方法,在医院,食品厂,水处理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灯管辐射强度低及应用不当会影响消毒灭菌效果。为了保证满意的消毒效果,在使用中我们需要实施有效地检测方法和管理措施。 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影响消毒效果的最基本的因素,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新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应大于100VW/cm2(距离1m处)为合格,正在使用中的灯管辐射强度最低应达到70VW/cm2暂可使用,但必须延长照射时间。依据紫外线照射剂量等于辐射强度乘以照射时间的公式可求出不同强度所需延长照射时间,亦可看出高强度短时间或低强度长时间均能获得同样的灭菌效果。若紫外线光源的强度低于40VW/cm2,则再延长照射时间也不能起到满意的杀菌作用,即应停止使用。不要认为紫外线灯管只要亮着,就还有杀菌作用。 杀菌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 200nm-275nm,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
室内家庭紫外线杀菌灯的检测及应用
随着各种新型设计的紫外线灯管的不断发展,紫外线杀菌灯的应用也不断的扩大,除常见的物体表面消毒、空气消毒外,新的紫外线消毒杀菌器也不断的被研制成功。现在用于饮水的消毒、污水消毒、空气净化杀菌器、理发工具消毒、医疗用品消毒、餐饮用具消毒、票证消毒等等不胜枚举,可见应用之广。 关于紫外灯管照射的强度问题,需要使用紫外线辐照计来进行检测,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新紫外线灯管辐射强度应大于100VW/cm2(距离1m处)为合格,正在使用中的灯管辐射强度最低应达到70VW/cm2暂可使用,但必须延长照射时间。若紫外线光源的强度低于40VW/cm2,则再怎么延长照射时间也不能起到满意的杀菌作用,即应停止使用。 目前使用紫外线消毒杀菌灯,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灯管照射强度之衰退未被使用者所重视,认为灯只要亮着,就一定具有杀菌能力。对于灯管的好坏、优劣,都以一般使用日光灯的观念来评估,以目视其可见光芒的强弱,及可见光芒之游离度来判定好坏。这样的方法,极易被误解,而将未具有消毒杀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