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2000学习心得2014.4.18
本帖最后由 sumin0603 于 2014-4-18 09:08 编辑 本人初学sap2000,其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了些许的琢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讨论,还有不足或者不对的地方请指教1、建模 当使用截面设计器功能的时候,自定义构件截面和配筋,这时候模型是不能进行设计的,只能分析。2、荷载工况 如果模型结构没有楼板,但是要将板面荷载传递给框架梁的时候,使用板布置的none截面即可,在加荷载的时候记得选择Tow way,即双向板类型。 在定义荷载类型的时候,dead指程序自动计算的构件自重,如果要将none板的自重作为荷载,就要选择super dead选项。 定义地震荷载时,在修改侧向荷载模式中按照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等修改响应的参数,这里地震荷载的QUAKE选项是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地震荷载。 一般除了程序自动计算的dead自重乘数为1以外,其他荷载类型的自重乘数都为0。 屋面荷载与楼面荷载要区分开来设置,选择roof lo
sap2000学习心得2014.4.18(2)
(接上篇)在工况设置中要设置一个初始工况,分析类型为非线性,将各种荷载工况根据比例系数组合,作为时程分析的初始条件,在时程分析的荷载工况中选择初始条件为“从上次非线性工况终点状态继续”4、塑性铰 进行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时设置塑性铰,梁只考虑弯矩设置M3铰类型,柱使用纤维铰PMM。5、运行分析 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先运行几步cancle一下看看初始运行是否有误,如果运算结束出现溢出等要考虑是否文件所在磁盘空间足够,还有可能是初始状态中误选择了位移控制等选项,所以不明白道理的选项一定不能按照例子照做。5、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的层间位移角即为层间相对应节点最大位移差值/层高。 暂时想到的问题就这么多,初学者一枚,同行者多多指教。
关于“强柱弱梁”的一点学习心得
看了很多汶川地震的房屋破坏照片,发现大多数房屋都未能实现“强柱弱梁”,柱破坏了,梁却完好无损。所以要在设计中真正实现 “强柱弱梁”,已经成为我们关心的大问题。最近看了一篇朱炳寅老师的文章,结合我们在实际工程中的操作,学习总结如下: 1.弹性计算模型加大了框架梁端负弯矩:内力计算位置位于梁柱交点(在柱截面中心处),而我们抗力验算的却是梁端截面处(柱边),同样如果用PKPM验算裂缝时,内力取值和实际截面位置也不统一,这样导致梁端配筋过大。所以我认为在计算时,如果框架柱较大,应该考虑“刚域”,在验算梁端裂缝时应该取柱边弯矩,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梁端配筋。 2.梁端底部配筋过大:现在很多人都是把跨中梁底所需的钢筋全部伸入支座,这样就大大超过按强柱弱梁计算所需的梁端配筋量,还谈什么“强柱弱梁”呢。所以实际操作中,当梁底有多排钢筋时,可仅考虑第一排伸入支座(当然应满足计算要求),其它各排钢筋在柱截面外截断(还可以避免节点钢筋太多),GB图集有这样的表示方法。 3.实配钢筋远大于计算值:有些同志在梁配筋时盲目放大,有些能超过20%以上(尤其是梁端),其
给排水专业考试学习心得
本人注册给排水专业考试考了三年,12年终于过了,129+72,第一年基本上没有看书就直接考试了,结果可想而知了,第二年重新来学习了,而且好好学了,可能是因为学习方法的问题吧,差了一点,12年接着学了,看书,看书基本上教材看了三遍,做题做题,06年到11年的真题必须做的,而且做到每题必须自己做,刚开始可能你不会做,也不要看别人的答案,自己看书,再做,直到自己做出来,当然做的不一定对,可以对别人的答案了,答案一样了也要把这一部分的知识反复看上两遍,答案不一样要再看书再做.本人观点,真题很重要很重要.关于学习资料本人看得书,大纲教材,规范,红皮书等,有需要的可以问我奥,QQ75723544